地名:高坑鎮 | 隸屬:安源區 |
區劃代碼:360302101 | 代碼前6位:36030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J |
長途區號:0799 | 郵政編碼:337000 |
轄區面積:約6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周家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境內周家坊得名。1953年設立和平、民主、高崗埠3個辦事處,屬萍礦區。1956年撤銷萍礦區改設民主、和平、高崗埠3個居民委員會。1958年和平、民主…[詳細] |
民主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民主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山下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山下而得名。1959年分別以境內山下和地處火車站一帶為名設立山下、火車村居民委員會,屬高崗埠辦事處。1984年3月撤銷高崗埠辦事處,仍稱山下、火…[詳細] |
和平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和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泉江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以境內泉江得名。1956年設立泉江社區居民委員會,自得名后至今。…[詳細] |
黃泥墩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位于黃泥墩自然村而得名。1959年分別以駐地黃泥墩、鐵橋背之名設立黃泥墩、鐵橋背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高崗埠辦事處。1984年3月撤銷高崗埠辦事處,…[詳細] |
王家源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駐地位于王家源自然村而得名。1949年8月前屬上埠鄉第五保。1950年屬萍礦區合源鄉。1952年成立王家源辦事處。1956年成立王家源居民委員會,屬高…[詳細] |
南竹山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南竹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高坑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以境內高坑(今白馬廟)得名。1949年9月前屬泉崗鄉第十保。1950年8月后為萍礦區高坑鄉高坑村。1958年為高坑公社高坑大隊。1961年為高坑鎮高坑…[詳細] |
富田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取境內富甲、山田各一字得名。1949年8月前屬泉崗鄉第七保。1950年8月后為萍礦區泉江鄉富田村。1958年為高坑公社富田大隊。1961年屬泉江公社。…[詳細] |
泉江村 | ~202 | 村莊 | 以流經境內的泉江河得名。1949年8月前屬泉崗鄉第五保。1950年8月后屬萍礦區泉江鄉,名寮里村。1958年為高坑公社泉江大隊。1961年屬泉江公社。…[詳細] |
豐園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寓意建成豐收家園。1949年8月前屬進化鄉第二保。1950年8月后屬赤山區民主鄉,名楊橋村。1958年稱高坑公社楊橋大隊。1961年屬泉江公社。196…[詳細] |
彭泉村 | ~204 | 村莊 | 以境內彭家石和泉江堰兩自然村首字得名。1949年8月前屬泉崗鄉第七保。1950年8月后屬萍礦區泉江鄉。1958年為高坑公社友愛大隊。1961年屬泉江公…[詳細] |
茶園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以茶垣與園塘兩村合并,各取一字稱茶園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裴家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以境內裴家坊片村得名。1949年8月前屬泉崗鄉第四保。1950年8月為赤山區泉楠鄉裴家坊村。1956年為竹井、裴家兩個初級社。1957年兩社合并轉為和…[詳細] |
楠木村 | ~207 | 村莊 | 以境內楠木塘片村得名。1949年8月前屬泉崗鄉第四保。1949年8月屬第二區泉崗鄉楠木村。1950年8月為赤山區泉楠鄉楠木村。1952年屬第一區楠木鄉…[詳細] |
滸泉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以原駐地滸泉寺得名。1949年8月前為進化鄉第七保。1952年為第一區茶亭鄉滸泉村。1958年為高坑公社滸泉大隊。1960年與云泉大隊分開仍稱滸泉大隊…[詳細] |
云泉村 | ~209 | 村莊 | 以境內云居埠和滸泉(現滸泉村)各取一字而得名。…[詳細] |
茶亭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茶亭村村民委員會是指駐地于茶亭自然村的群眾自治組織。…[詳細] |
新華村 | ~211 | 村莊 |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走上了合作社道路取名新華高級社,后以“新華”為名。…[詳細] |
王家源村 | ~212 | 村莊 | 王家源村和高坑村屬高坑鎮管轄范圍內,地域優勢和傳統的產業優勢成就了高坑鎮星期日的輝煌,鎮財政收入2000年近2000萬元,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以總…[詳細] |
石上村 | ~213 | 村莊 | 1949年8月前屬上埠鄉第五保。1950年8月后為萍礦區合源鄉石上村。1958年為上埠公社全民大隊。1961年屬王家源鎮,改稱石上大隊,屬城關區。19…[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其地形地貌中東高、西低,得名高崗埠,后演變成高坑,鎮以地為名。
基本介紹:
高坑鎮位于安源區東部,東臨蘆溪鎮,南接蘆溪縣上埠鎮,西與白源、安源鎮接壤,北與上栗縣赤山鎮交界。駐地高崗埠距市區14公里。鎮轄面積71.81平方公里,有耕地10751.8畝,其中水田9143畝,旱地1608.8畝,有山林面積57113畝,以松、杉、油茶、竹林為主。農村稅費改革后,我鎮原有計稅面積10751.8畝,因各種原因減少的計稅面積為1608.8畝,現共有計稅面積為9143畝。全鎮落實應征農業稅正稅291075.46元,附加58215.09元,合計349290.55元;落實農業特產稅16500元,附加3300元,合計19800元。
境內自東向西有320國道和國道掛線、浙贛鐵路以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高坑鎮為2021年度江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18年6月,高坑鎮榮獲第九屆“江西魅力鄉鎮十強”殊榮。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前,屬泉崗鄉、上埠鄉和進化鄉之一部分。
1949年8月,屬萍鄉縣第一區進化鄉和第二區泉崗鄉。
1950年8月,城鎮地區為萍礦區泉江、合源、高坑鄉,農村為赤山區源壁,泉楠鄉。
1956年4月撤銷萍礦區設立高坑鎮。
管轄民主、和平、泉江、高崗埠、王家源居委會。
農村為赤山區源壁、楠木鄉。
1958年1月高坑鎮并入萍鄉鎮,9月從萍鄉鎮劃出,成立高坑人民公社。
1961年9月復設高坑鎮,同時分設王家源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