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豫章街道 | 隸屬:東湖區 |
區劃代碼:360102007 | 代碼前6位:36010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贛A |
長途區號:0791 | 郵政編碼:330000 |
轄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5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086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二經路6號 |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濠街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東濠:舊城德勝門外東邊的護城濠溝。1949年前夕地屬二區四保。1949年初期屬二區公安分局。1951年屬北壇街公所,1953年屬陽明路居委會;1954…[詳細] |
洪城社區 | ~003 | 主城區 | “洪城”取自南昌的古稱。因社區位于江西省委大院內,故名。…[詳細] |
經緯路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位于三經路與二緯路的交會處,故名。2002年7月由原來的一緯路中和二經路社區合并,稱經緯路社區居委會至今。…[詳細] |
上沙窩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南昌陽明路以北直至贛江,自古以來是一片廣袤的沙灘,位于南昌古城墻外。著名“豫章十景”之一的“龍沙夕照”,便是在這里。龍沙尤以晚景為美,每當夕陽西下,落…[詳細] |
下沙窩社區 | ~006 | 主城區 | 該居委會轄內有下沙窩路,故名。1949年前夕地屬二區五保。1949年初期屬一區公安分局。1954年成立下沙窩居委會,曾先后分屬一區三經路街辦、二區豫章…[詳細] |
濱江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因原濱江大道(現稱沿江北大道)環繞其外,故名。…[詳細] |
愛國社區 | ~008 | 主城區 | 愛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江藥社區 | ~010 | 主城區 | 江藥:江西制藥廠的簡稱。豫章街道江藥社區屬家改居的社區,于2010年8月成立,稱江藥社區居委會至今。…[詳細] |
四經路社區 | ~012 | 主城區 | 因轄有四經路,故名。1949年前夕地屬二區五保,1949年初期屬一區公所;1951年屬三經路街道公所;1954年成立老城下居委會,1956年改稱四經路…[詳細] |
聆江社區 | ~014 | 主城區 | 因轄有聆江一、二路故名。2012年4月成立,稱聆江社區居委會至今。…[詳細] |
江柴社區 | ~015 | 主城區 | 江柴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有豫章路而得名。
基本介紹:
豫章街道東以三經路為界,南以陽明路為界,西北至濱江大道,是省委、省軍區、省公安廳等首腦機關所在地,轄區面積有2.7平方公里,總人口34413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駐二經路6號。轄區內有9條一類大街,3條二類大街,3條三類大街,11條小街巷;有中央級單位2個,省級單位16個,市級單位15個;大專院校1所、中學4所、小學2所,醫院1所,私人診所3家,公園1處。豫章街道最西邊濱江大道連接著約1公里的濱江風景帶,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群眾來此休閑。
幾年來豫章街道工委、辦事處本著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促進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曾先后榮獲: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雙創”先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成立了陽明路行政事務所,隸屬第五區公所。
1950年1月,陽明路行政事務所撤銷,改為陽明路居民聯組,工作交于公安分局民政股。
1951年1月成立陽明路街公所。
1952年底至1953年初,南昌市組成民主建政工作隊,正式籌建街道一級地方政權。
取消了陽明路街公所,建立了陽明路、裘家廠居民委員會。
1954年8月,根據市人民政府指示,進行街道基層組織整頓工作。
撤銷居民委員會。
成立街道辦事處,改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