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浯溪村 | 隸屬:黎圩鎮 |
區劃代碼:361003107201 | 代碼前6位:361003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贛F |
長途區號:0794 | 郵政編碼:34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基本介紹:
全國傳統文化名村-----浯溪村。浯溪村始祖志先公,名子春(為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子孫)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初,自上池瑤田徒居于浯溪,迄今有800多年。浯溪村坐東朝西,東高西低,順勢而下,一條清澈的水龍港從村前經過,村前山峰延綿,古木參天,村后峰巒疊嶂,修竹林茂。村南門前約120 米處,有一“貞孝”牌坊,系清道光皇帝25年(1846年)下圣旨所建,距今166年,村南村北建有“南垣萃秀”和“科甲里”門亭,村前中央有一“奕世甲科”大門牌樓,村莊內縱橫交錯數十條巷道與狀元路相遇,且巷道下設下水道,巷道用麻石條鋪墊,村中巷道相通,水溝相連,既整潔又衛生。該現有保存完好的 “官吏府、儒林第、繡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浯溪村榮獲第二批江西省森林鄉村稱號。
2007年7月,浯溪村入選江西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2014年11月,浯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浯溪村古建筑群(含王廷垣官廳、奕世甲科門樓、貞孝牌坊),位于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黎圩鎮浯溪村,距東鄉城區28.5千米。浯溪村古建筑群為贛派建筑風格,由明清時期官吏府、儒林第、狀元路、繡花樓、貞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荊公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歸黎圩區浯溪鄉。
1958年冬建立大隊,以駐地浯溪命名。
1968年并入黎陽大隊。
1972年恢復浯溪大隊原建置。
1984年撤社建鄉,改為黎圩鄉浯溪村民委員會。
2001年撤鄉建鎮,為黎圩鎮浯溪村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浯溪村附近有浯溪村古建筑群、佛嶺國際公園、東鄉王氏宗祠、鄧家鄉花果山生態園、紅軍樓舊址、萬石塘紅十軍指揮部舊址等旅游景點,有東鄉白花蛇舌草、東鄉葛、東鄉蘿卜、東鄉甘蔗、占圩紅薯、王橋花果芋等特產,有撫州采茶戲、東鄉跳馬燈、東鄉車馬燈、羅漢燈、宜黃禾杠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