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津洲街道 | 隸屬:豐城市 |
區劃代碼:360981010 | 代碼前6位:360981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2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625人 |
人口密度:約35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門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吳氏在本地人口多,駐地在此曾建紅色門樓簡稱紅門。…[詳細] |
蓮花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本地歷史上有一座蓮花廟以及一座古橋叫蓮花橋,經幾次改名最終在1984年叫蓮花村。蓮花,吉祥安寧之意,力求構建本地區社會穩定和和諧氛圍。…[詳細] |
城崗社區 | ~003 | 主城區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王舍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石甕鄉,一九五八年為尚莊公社石甕、城崗兩大隊,一九六一年屬王舍公社(一九六四年曾一度屬…[詳細] |
百歲社區 | ~004 | 主城區 | 百歲坊為紀念李斯圣妻子吳氏(1712年出生,外號紅太婆幾)老人104歲而建,體現當地人的健康長壽。百歲坊是清嘉慶十六年(1816),門梁上有皇帝御批的…[詳細] |
下埠崗社區 | ~005 | 主城區 | 相傳有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為了感謝婆婆的救命之恩,花錢買下一片山崗贈與救命的婆婆,當地人口耳相傳這段佳話,把此山崗叫作謝婆崗,后諧音下埠崗。…[詳細] |
龍津湖社區 | ~006 | 主城區 | 龍津湖,原名皮湖,因山腳下原為皮氏舊居,旁邊有大湖,故名曰皮湖,2009年豐城市成立豐城市龍津湖總部經濟基地,改名為龍津湖。…[詳細] |
香甪社區 | ~007 | 主城區 | 緣由僅用于地名的”香甪坑“,故命名為香甪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據豐城志書記載,歷史上龍津洲的名稱與豐城大碼頭分不開,老大碼頭在老縣城(今劍光街道)臨贛江河畔東岸,與贛江西岸的龍津洲對峙,即“河東大碼頭,河西龍津洲”,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龍津洲位于贛江以北、毗鄰龍津湖總部經濟基地及豐城市高新園區,與老城區隔江相望,是豐城市“一江兩岸、跨江發展”的重要載體。
龍津洲規劃區域面積約13.55平方公里,沿贛江北岸城西堤布置規劃。龍津洲新區城市發展定位是:生態環境優美的特殊濱江特區、現代化區域服務性的商務熱區、時尚創新的宜居社區、生態環境優美的南昌后花園核心區。
龍津洲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屬于南昌“半小時”經濟圈范圍內,擁有:
1、豐厚一級公路
2、豐源大道
3、劍邑大橋
4、贛江三橋等多條重要交通樞紐
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七年(1891)八月九日,知縣湯鼎煊興建義渡碼頭,在河西岸龍津洲置一郵亭,供旅客候船。
大安渡口位于龍津洲至縣治(今劍光街道)贛江上,龍津洲位于曲江集鎮南偏西5公里處,為豐城大安渡西岸渡口。
1927年,開始有人在龍津洲開設店鋪。
1960年,當地在汪朱兩村之間修筑攔沙堤,伸向龍津洲西頭,一遇漲水房基被沖,居民被迫遷走。
1962年,贛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兩股激流猛烈沖擊龍津洲,埠岸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