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灘鎮 | 隸屬:豐城市 |
區劃代碼:360981120 | 代碼前6位:360981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意即大片卵石,聚集成灘。1995年,石灘鄉撤鄉設鎮,同進批準成立石灘集鎮居委會。…[詳細] |
塘東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橋東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橋東、后崗西鄉;1958年為石灘公社塘東大隊;1968年與高坊、湖山2個大隊合并為塘東…[詳細] |
湖山村 | ~201 | 村莊 | 取“前湖后山”之意,力求構建湖光山色,風景優美和諧的村委會。…[詳細] |
烏崗村 | ~202 | 村莊 | 意即烏龍盤踞山崗之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均屬石灘鄉,1958年屬裴家大隊,1961年從裴家大隊分出烏崗大隊,1968年與裴家大隊合并為烏崗大隊,1…[詳細] |
石灘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意即駐地在由大片卵石聚集成灘處的村委會。…[詳細] |
徐洲村 | ~204 | 村莊 | 因原駐地徐洲山叫徐丘山,后演化為徐洲山。…[詳細] |
陳家村 | ~205 | 村莊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石灘、張巷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石灘鄉;1958年為陳家、李家兩大隊;1968年并入徐洲大隊;1974年又從…[詳細] |
里城村 | ~206 | 村莊 | 因村旁有兩棵大樹,遠望象城門,故名里城。…[詳細] |
蛟塘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石灘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康王、涼山兩鄉;1958年為蛟塘大隊;1959年為東江、蛟塘2個大隊;1969年又合并…[詳細] |
巷里村 | ~208 | 村莊 | 巷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故縣村 | ~209 | 村莊 | 梁代大同年間(535-546)曾于此地設置廣豐縣治(今豐城市前身),由此稱故縣。…[詳細] |
港塘村 | ~210 | 村莊 | 意即河港水塘眾多的地方。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筱塘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故縣鄉,1958年屬張巷公社,分為港塘、濠湖2個大隊,1961…[詳細] |
大屋村 | ~211 | 村莊 | 1987年5月從巷里村委會分出大屋村委會,駐地雁塘村。…[詳細] |
裴家村 | ~212 | 村莊 | 1958年和烏崗村合為裴家大隊,1961年烏崗分出余為裴家大隊,1984年,鄉政權制,改名裴家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南湖村 | ~213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均屬石灘,1958年屬裴家大隊,1961年分出烏崗大隊,余仍為裴家大隊,1968年并入烏崗大隊,1974年又從烏崗大隊分出南湖大…[詳細] |
巷口村 | ~218 | 村莊 | 巷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理環境而得名。即有大片卵石,聚集成灘之地。
基本介紹:
石灘鎮位于豐城市城南,距城區9公里,距省會南昌市70公里,東臨張巷鎮、西連劍南街道、南接橋東鎮、北靠小港鎮,素有“江西第一僑鄉”和“魚米之鄉”之稱。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21個自然村,127個村小組,總人口3萬人。
石灘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主要農產品有稻谷、大豆、玉米、紅薯、西瓜、油菜籽、花生和蔬菜,是全市主要產糧區、商品魚、瘦豬肉生產基地及華英鴨養殖基地,又是牛皮加工主要產地。每年有4千噸大米0.5萬張牛皮、2萬噸水產品、1萬頭瘦肉豬銷往全國各地。該鎮山水資源非常豐富,有秀水、豐水、槎水、窯水、蘆水五水交匯,河港湖泊互相交錯,湖塘水庫星羅棋布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石灘鎮被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北宋時期,有肖、裴二姓居住在石灘橋畔。
橋之河邊,原有大片卵石,聚集成灘,水流湍急,故名石灘橋。
元朝時期在此設置折桂鄉以來,為歷代區、鄉行政領導機構所在地。
1949年屬于第三區人民政府和石灘鄉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石灘人民公社;1984年進行行政體制改革,石灘成立鄉人民政府;1995年撤鄉設鎮,改為石灘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