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峙灘鎮 | 隸屬:浮梁縣 |
區劃代碼:360222109 | 代碼前6位:36022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H |
長途區號:0798 | 郵政編碼:333000 |
轄區面積:約20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775人 |
人口密度:約44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峙灘村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峙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峙灘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峙灘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峙灘鎮。合作社時,由峙灘,大屋,左源,楊村等初級社轉峙灘高級社。1958年屬新平公社峙灘管理區。…[詳細] |
龍潭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第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流口鄉。合作社時,由龍潭初級社轉流口高級社…[詳細] |
流口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流口鄉。合作社時,由流口,星集,倉流,龍潭初級社…[詳細] |
清溪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八區龍溪鄉,清溪鄉。合作社時,由江星,江家,三墻初…[詳細] |
梅湖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第一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梅湖鄉。合作社時,由引山,甘源,姚家,楊…[詳細] |
侈溪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流口鄉,合作社時,由興集,倉源初級轉流口高級社。…[詳細] |
大河里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和冠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峙灘鎮,明溪鄉,梅湖鄉。合作社時,由明溪…[詳細] |
明溪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鎮。1952年為第六區峙灘鎮和明溪鄉。合作社時,由明溪初級社轉明溪高級…[詳細] |
英溪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英溪村始源于唐朝,以金姓為主,是唐朝左仆射、后任浮梁縣令金安的后裔,是浮梁歷史上七大姓之一。英溪村現有10個村民小組,234戶,總人口908人,水田面…[詳細] |
金竹林場生活區 | ~500 | 鎮鄉結合區 | 金竹林場生活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駐地于峙灘而得名。
基本介紹:
峙灘鄉位于蛟潭區中部,東鄰興田鄉和鵝湖區金竹山鄉,南連福港鄉與鵝湖區臧灣鄉,西接儲田、蛟潭鄉,北毗江村鄉。鄉政府駐地峙灘,距蛟潭25公里,距市區59公里。總面積約194平方公里。轄地清代屬浮梁縣化鵬鄉,為法京都、杏口都、侈溪都、引京都。解放前屬浮梁縣第六區,為峙灘鄉、冠石鄉。建國初為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鄉,不久改為第六區峙灘鄉。1969年復名峙灘公社。1984年改鄉建制,稱現名。
轄區是土地革命時浮梁縣的一個重要革命老根據地。境內地處丘陵地帶,東部山脈連綿,山巒重疊,西北部較低,山多林茂,最高峰雞籠尖海撥680米,群山縱橫,村落遍布山山塢塢。1930年湖北省黃梅革命-失敗,許多革命同志到這一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峙灘鎮被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峙灘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浮梁縣第六區峙灘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浮梁縣第三區峙灘鄉,1952年為第六區峙灘鄉。
合作社時由峙灘、大屋、左源、楊村等初級社轉峙灘高級社。
1958年屬新平公社峙灘管理區。
1960年成立峙灘公社峙灘大隊。
1966年為太陽升公社永紅大隊。
1969年恢復峙灘公社時,將侈溪大隊并入。
1984年改鄉建制,稱峙灘鄉。
201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撤銷浮梁縣峙灘鄉,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