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日峰鎮 | 隸屬:黎川縣 |
區劃代碼:361022100 | 代碼前6位:36102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F |
長途區號:0794 | 郵政編碼:344000 |
轄區面積:約19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56萬人 |
人口密度:約638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新榮村 |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門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黎川縣人民政府以黎府辦抄字〔1997〕36號文件批準成立。“東門”此處指“原新城縣東城門”…[詳細] |
日峰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1997年7月20日成立日峰居民委員會,2002年改為日峰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南門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1997年7月20日成立南門街居民委員會,2002年改為南門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新街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1990年成立新街居民委員會,2002年改為新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前步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前步”此處指“賢步街”,此處所管轄區內原有一條賢步街,別名前步街…[詳細] |
新華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新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王府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王府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磨市街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磨市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方紅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東方紅”指“東方紅的大道”,地名含義為因所管轄區內有一條東方紅大道…[詳細] |
水槽社區 | ~010 | 鎮中心區 | 1949前夕屬一街,五街。1949年初屬三街,1958年設蔬菜大隊。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名,1988年設立村公所,1994年成立村委會,2003年…[詳細] |
國安新城社區 | ~011 | 鎮中心區 | 國安新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永城社區 | ~012 | 鎮中心區 | 永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下橋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49前夕屬窯下區文筆鄉。1949初屬下橋鄉,合作化時為水橋、光峰等初級社,1958年設下橋大隊,1966年并入回上大隊,1971年分開仍稱下橋大隊…[詳細] |
回上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1949前夕屬窯下區。1949初屬一區政府,1955年由建國、后山、曙光等初級社并為五星高級社,1958年設新城大隊,1971年改名回上大隊。1984…[詳細] |
篁竹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篁竹”指“竹子”,地名含義為此地盛長許多小篁竹…[詳細] |
五一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五一”指“五月一日”,含義為前身初級社成立的日期為五月一日…[詳細] |
新華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新”此處指“新成立”,“華”此處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群眾自治組織在此設立,故得名新華村民委員會。…[詳細] |
燎源村 | ~205 | 村莊 | 1949前夕屬壽山鄉。1949初屬竹溪鄉,1958年設燎源大隊。1984年改為燎源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燎源村公所,1994年改燎源村民委員會,沿用…[詳細] |
永興橋村 | ~206 | 村莊 | 1949前夕屬龍安鄉。1949初屬上窠鄉。1958年屬回頭大隊,1963年屬新榮大隊,1965年設永興橋大隊。1984年改為永興橋村民委員會,1988…[詳細] |
新榮村 | ~207 | 鎮中心區 | 1949前夕和1949初屬營前鄉。1958年設新榮大隊。1984年改為新榮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新榮村公所,1994年改新榮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店前村 | ~208 | 村莊 | 1949前夕和1949初屬河東鄉。1958年設店前大隊。1984年改為店前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店前村公所,1994年改店前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點山村 | ~209 | 村莊 | 1949前夕和1949初屬資福鄉。1958年設點山大隊。1984年改為點山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點山村公所,1994年改點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十里村 | ~210 | 村莊 | “十里”此處指“10華里”,此處地名含義為此地距縣城10華里而稱為十里…[詳細] |
聯盟村 | ~211 | 村莊 | “聯”此處指“聯合”,“盟”此處指“結盟”,含義為由六個村聯合組成…[詳細] |
連源村 | ~212 | 村莊 | “連”此處指“姓氏”,“源”此處指“起源”,含義為連氏在此地起源…[詳細] |
八都村 | ~213 | 村莊 | “八”數目,“都”古代行政區劃名,清代本縣分成51個都,該地地名含義為原劃區域第八個比較聚集的村落,群眾自治組織在此設立,故得名八都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十字村 | ~214 | 村莊 | “十字”指“十字路口”,地名含義為該地處于十字路口,群眾自治組織在此設立,故得名十字村民委員會。…[詳細] |
光明村 | ~215 | 村莊 | “光明”:指“光明村”;設立在光明村,主要為村民服務的群眾自治組織,故名“光明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日”此處指“初日”,“峰”此處指“山峰”,此處地名含義為山峰朝迎初日,夕送日落,取名為日峰。
基本介紹:
日峰鎮系黎川縣城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黎川河畔,境內有高速公路、豐杉線,黎泰公路傳境而過,東接潭溪、荷源鄉,南鄰社蘋鄉、德勝關鎮,西靠龍安鎮、中田鄉,北與南城縣接壤,鎮域總面積19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7935畝,山地9.23萬畝,水面3萬余畝,轄16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160各村小組,200個居民小組,自然村158個,總戶數1.86萬余戶,人口8.3萬余人,轄區內有縣屬單位132個,鎮屬單位49個,設有基層綜治組織、治保會、調委會、聯防隊27個,形成遍布全鎮綜治網絡。
據清同治版《新城縣志》載,黎灘河流經鎮域,因而得名。自南宋以來,一直為縣衙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前夕,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2023年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出爐,日峰鎮入選。
2023年5月,日峰鎮被確定為江西省第一批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鄉鎮(街道)。
2023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日峰鎮為第一批江西省基層政務公開標準規范鄉鎮(街道)。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日峰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日峰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日峰鎮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日峰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7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日峰鎮第七批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新豐橋位于黎川縣城老街南津街段與縣城南郊篁竹村北口之間。原為木構便橋,明代弘治中期(1497年前后)改建為砌石五墩六孔,排木架梁,條石鋪面,上覆瓦頂棚屋之長廊橋。全長90余米,寬約5米,兩端
黎川玉湖景區位于黎川縣日峰鎮,玉湖水域面積6000畝,隸屬黎川縣日峰鎮(縣城所在鎮),據縣城17公里,全程路面硬化,乘車半小時即可到達,玉湖在地質上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湖邊遍布鐵紅色的險峰峭壁
黎川試院坐落于黎川日峰鎮東方紅大道東端南側原孔廟學宮之右傍(今黎川第二小學校園西南角)與原訓導署(今“帝王財富廣場”內之“家家樂超市”附近)毗連,創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當時縣籍太學
紅七軍團臨時總司令部舊址位于縣城日峰鎮篁竹街潘家大屋。1932年10月,中央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由建寧遷入篁竹街。1932年12月30日,在潘家大屋前地勢開闊的李樹坪上,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
喜山寺坐落于圣尾而滿蘊--家之靈氣而著稱的黎川縣日峰鎮下橋村劉家自然村與武家自然村交界處的日峰山前山之喜山,又稱“天峰寺”。占地面積近十畝,建筑面積達2000平方米。據《新城縣志》載,日峰山
歷史沿革:
自南宋以來,一直為縣衙所在地。
1932年設行政區,屬第七行政區,故稱黎灘鎮。
1943年改名為新城鎮,編1-20保。
1949年10月設城關區,1953年易名城關鎮,1958年9月成立城關鎮人民公社,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居委會和5個農業大隊(篁竹、新城、聯盟、點山、連源)。
1966年10月19日改為紅旗鎮。
1972年9月19日復稱城關鎮。
1984年8月體質改革,全國重名改為日峰鎮。
2001年11月2
涂宗德(1915~1988),黎川縣日峰鎮下橋村人。少年時家境貧苦,在家種田和到煙棧當學徒。1931年6月,紅軍首次來到黎川,即毅然投身革命,被編入閩粵贛游擊隊任通訊員,后任閩粵贛獨立團班長。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