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鏡壩鎮 | 隸屬:南康區 |
區劃代碼:360702105 | 代碼前6位:36070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3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15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連城村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連城村 | ~200 | 主城區 | 1949年后屬蓉江區連城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連城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連城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連城公社。1965年屬鏡壩公社…[詳細] |
鏡壩村 | ~201 | 村莊 | “鏡壩”,意為章江和朱坊河環抱大壩,地勢開闊,圓平如鏡。…[詳細] |
觀河村 | ~202 | 村莊 | 1949年后屬蓉江區東山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東山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坪塘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2年分出觀河大隊。坪塘大隊屬東山公社。…[詳細] |
洋江村 | ~203 | 村莊 | ”洋江“為揚江諧音。1949年后屬蓉江區佑朝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鏡壩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洋江、棚下二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鏡…[詳細] |
鵝嶺村 | ~204 | 村莊 | “鵝嶺”,意為村內山嶺形似鵝形。1949年后屬蓉江區佑朝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鏡壩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黃金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改稱鵝嶺大隊…[詳細] |
老鏡壩村 | ~205 | 村莊 | 1949年后屬蓉江區佑朝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鏡壩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老鏡壩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鏡壩公社。1984年改今名屬…[詳細] |
聯民村 | ~206 | 主城區 | 1949年后屬蓉江區連城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連城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西坑、鳳塘二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0年西坑大隊屬朱坊公社,19…[詳細] |
城埠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后屬蓉江區連城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連城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城埠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連城公社。1965年屬鏡壩公社…[詳細] |
紅星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寓意紅星閃閃之意。1949年后屬蓉江區連城鄉。合作化時屬太和片連城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紅星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連城公社;1…[詳細] |
健民村 | ~209 | 村莊 | “健民”,據說為健民村民祖先的名字,以其命名,紀念祖先。…[詳細] |
地名由來:
境內鏡壩圩清乾隆年間漸成圩集,名龍頭圩,因處章江岸邊水運便利,西北面之境壩圩移此后稱今名。
基本介紹:
鏡壩鎮位于南康區中部,緊鄰南康城區,因地勢平緩、平如鏡水而得名。國土面積30.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0個行政村、2個社區,常住人口3.48萬人,流動人口近3萬人。全國有名的最美家居特色小鎮就位于鏡壩境內,同時鏡壩也處于贛州市特大中心城市規劃區范圍,是南康區城市發展、工業發展的重要區域。
鏡壩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鏡壩距離南康主城區不到5公里,距贛州市中心26公里,距離贛州黃金機場、贛州高鐵西站均不超過30公里,鄰近贛州港、家具市場,境內有康唐路、陳贊賢大道、機場快速路、產業大道多和交通要道,鎮村公路四通八達,是南康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鏡壩商業繁榮,市場經濟活躍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鏡壩鎮被確定為第二批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設示范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鏡壩,春秋時先后為楚吳屬地。
秦時屬南楚地。
漢為南夢縣(東漢改為南野縣)地。
三國吳分南野縣地立南安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隸屬南康縣。
齊永明元年(483年)隸屬南康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南康改名虔州,鏡壩隸屬虔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康改為南安路總管府,鏡壩隸屬南安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康改為南安府,鏡壩隸屬南安府,清沿明制仍為南安府。
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