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栗鎮 | 隸屬:上栗縣 |
區劃代碼:360322101 | 代碼前6位:36032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J |
長途區號:0799 | 郵政編碼:337000 |
轄區面積:約57.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4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濱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栗水河的兩側,濱臨栗水,故名。濱河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4年2月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西盛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于西順街旁,故名。西順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4年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南北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南街、北街居民委員會合并后,各取首字,故名。…[詳細] |
平安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平安路,也以美好寓意,寓意著上栗人民平安、美好而得名為平安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栗江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栗江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勝利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蘊含著勞動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勝利的美好祝愿,故取名為“勝利村”。…[詳細] |
石洋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石塘、洋田兩村得名。因境內兩個村名各取首字而得名。…[詳細] |
淥塘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淥塘片村,原得名“淥塘”,后因“淥”與“綠”兩字系當地方言同音,后逐演變成“綠塘”。…[詳細] |
佛嶺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第六區從德鄉五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上栗區淥塘鄉三合村,合作社時為淥塘初級社,后轉為崗嶺高級社,1958年屬上栗公社稱崗嶺…[詳細] |
龍合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從德鄉第五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上栗區淥塘鄉龍合村,1958年稱上栗公社崗嶺大隊,1962年與黎家沖、山下里合并為龍合大隊,…[詳細] |
新群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新路、群益兩個高級社合并組成新群村而得名。…[詳細] |
菜場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盛產蔬菜,原名蔬菜村,后改名今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栗江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栗南街,合作社時叫上栗鎮第四農業合作社,高級社時叫慶豐高級…[詳細] |
新民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委會所在地原為“新民高級社”,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第六區從德鄉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至土改復查屬萍鄉縣上栗區新建鄉。合作社時設社灣等三…[詳細] |
四海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寓意中華民族一家親,五湖四海都是一家人。…[詳細] |
夭埠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自然村夭埠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第六區從德鄉五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上栗區四海鄉,1956年由夭埠等四個初級社組成四海高級社,19…[詳細] |
永紅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象征著社會主義紅旗永不倒,故稱永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第六區從德鄉四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上栗區太平鄉,1958年屬上栗公社稱櫸溪、永平兩個…[詳細] |
櫸溪村 | ~211 | 村莊 | 因境內小河有一條小溪名櫸溪,所以得名為櫸溪。…[詳細] |
萬石村 | ~212 | 村莊 | 因取境內萬家塅、石枧兩自然村的首字,故名。…[詳細] |
斑竹村 | ~213 | 村莊 | 因山上長滿斑竹,故名“斑竹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萍北第六區從崇德鄉四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上栗區萬石鄉斑竹村,合作社時叫斑竹初級社,195…[詳細] |
踏塘村 | ~214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天然水塘稱“踏塘”原得名踏塘,因“踏”與“達”字兩字系當地方言同音,后逐演變成“達塘”。…[詳細] |
水源村 | ~215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水源祠廟,村以廟名,故名“水源村”。…[詳細] |
新建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象征著國家百廢待興,從頭開始新的建設,故名。…[詳細] |
泉塘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泉塘基自然村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長樂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長樂鄉泉源鄉,1954年稱泉源初級社,1958年屬上栗人民公社,踏塘、泉…[詳細] |
地名由來:
建于栗樹林上首,故名上栗。
基本介紹:
上栗鎮地處萍鄉北部、湘贛邊陲,是縣人民0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全鎮總面積98.9平方公里,總人口8.21萬,現轄29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
境內交通便利,南(昌)長(沙)公路橫貫東西,319國道、萍栗高速公路縱穿南北,形成了縱橫交錯、平安暢通的城鄉公路網絡,至省會南昌3小時車程,長沙1小時車程,長沙黃花機場45分鐘。
上栗文化底蘊濃厚,市鎮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甚多。人文文化、產業文化和花炮文化別具一格。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尤以煤碳和大理石為主。
上栗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經濟發達。煙花、鞭炮產業是全鎮的傳統支柱產業,上栗是全國有名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4年5月,2024鎮域經濟中部100強榜單發布,上栗鎮位列第86名。
2023年7月,2023年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出爐,上栗鎮入選。
2018年6月,上栗鎮榮獲第九屆“江西魅力鄉鎮十強”殊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上栗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楊岐普通寺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處楊岐山風景名勝區中心,座落在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楊岐山壽桃峰下,距萍鄉市區25公里、上栗縣城6公里。普通寺距離浙贛鐵路、萍洪高速、滬昆高速公有20公里。普通
栗江古樟位于上栗縣上栗鎮栗江河畔,植于公元1704年,樹高15米,冠幅南北30米,東西25米,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栗江古樟保護地帶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四周10米,建設控制高度10米。栗江古
斑竹山起義舊址--凌云寺,坐落于上栗縣上栗鎮萬石行政村斑竹山上。1927年12月由中共安源市領導,上栗區黨部直接指揮的斑竹山起義就暴發在這里。舊址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平方米,
上栗萬壽宮坐落在上栗縣上栗鎮北上街的栗水河旁。始建于明太祖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冬月。當時分前、中、后三殿和左殿等四殿,占地面積2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748平方米,高3.5米,大
東晉永和古墓葬位于上栗縣上栗鎮新建村施家臺上。葬于公元348年,原占地面積100余平方米。東晉永和古墓葬現占地面積10平方米,坐西朝東,墓地保護地帶四周10米,建設控制地帶墓地四周150米,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萍鄉縣栗江鎮和從德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上栗區,為栗南、栗北兩街和淥塘、勝利、四海、南源等鄉。
1958年鎮社分設,集鎮稱上栗鎮,農村稱上栗公社。
1968年鎮社合并為上栗鎮。
1971年改為上栗區上栗鎮。
1997年撤區設縣,改名上栗縣上栗鎮。
2003年9月,撤銷楊岐鄉并入上栗鎮。
2012年恢復楊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