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戴家埔鄉 | 隸屬:遂川縣 |
區劃代碼:360827210 | 代碼前6位:360827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D |
長途區號:0796 | 郵政編碼:343000 |
轄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水東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水東社區(原沙湖村)位于江西省遂川縣西部邊陲,中草藥產地湖洋頂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村內有6個村小組,總人口:325人,于2003年起實施整體移民搬遷至…[詳細] |
戴圣社區 | ~002 | 特殊區域 | 2021年經縣委、縣政府批準設立。地名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油坑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油坑村位于現戴家埔鄉駐地,久營公路貫穿而過,與本鄉七嶺村、大洞村和川桃村交界,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245戶,1048人,全村占地面積8500畝,可耕…[詳細] |
大洞村 | ~201 | 村莊 | 大洞村位于戴家埔鄉東部,是進入戴家埔鄉境內的第一個村,距現鄉政府駐地――七嶺圩鎮4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共268戶1098人.其中村委班子成員4人,…[詳細] |
七嶺村 | ~202 | 村莊 | 七嶺村位于戴家埔鄉中部,坐落在戴家埔鄉政府所在地,東臨油坑村,南臨戴家埔村,西臨阡陌村,北臨大洞村,全村現有總人口388戶1496人,有17個村民小組…[詳細] |
川桃村 | ~203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汾江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順謀鄉,1955年屬七嶺鄉,1958年成立川地、桃坑大隊,1959年合并為川桃大隊,1984年撤銷…[詳細] |
阡陌村 | ~204 | 村莊 | 阡陌村位于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鄉的西南邊陲,江西省第一高峰“南風面腳下的一個小村莊,距井岡山30千米、炎帝陵35千米、距離遂川縣城80千米的路程、距離戴…[詳細] |
淋洋村 | ~205 | 村莊 | 淋洋村位于原戴家埔鄉駐地,距現鄉政府駐地――七嶺圩鎮12公里,距縣城70公里,西部與湖南省炎陵縣交接,是個典型的偏僻邊陲小村莊,淋洋村現轄22個村民小…[詳細] |
立新村 | ~206 | 村莊 | 立新村位于戴家埔中部,距戴家埔鄉政府10公里,南與淋洋村,東與福龍村,西與雙橋嶺村,北與川桃村相鄰,全村現有總人口358戶1348人,有13個村民小組…[詳細] |
雙橋嶺村 | ~207 | 村莊 | 雙橋嶺村位于遂川縣戴家埔鄉西南部,距七嶺圩鎮7.5公里,距遂川縣城80公里,東毗立新村和林洋村,南接清秀村,西連戴家埔村,北靠七嶺村,久營公路鄰村而過…[詳細] |
福龍村 | ~208 | 村莊 | 福龍村位于戴家埔鄉東南部,距鄉鎮府駐地七嶺圩鎮約20公里,距離淋洋圩鎮10公里(原戴家埔鄉政府駐地)10公里。在村級合并時,由原云龍村和福龍村合并為現…[詳細] |
清秀村 | ~209 | 村莊 | 清秀村位于戴家埔鄉最邊遠的村莊,距戴家埔鄉政府20公里,東與淋洋村、西部與湖南省炎陵縣、營盤圩鄉;南與湖南省桂東縣橋頭鄉;北與雙橋嶺村相鄰。清秀村現轄…[詳細] |
戴家埔村 | ~210 | 村莊 | 毛主席親自命名的戴家埔村,地處戴家埔鄉西南邊沿,與營盤圩的橋頭村和梅竹村交界,村委會距鄉人民政府駐地6.5公里,是由原來的戴家埔村和雙山村合并而成,屬…[詳細] |
地名由來:
一說因此地原有戴氏于此設小店鋪而得名,又一說因1927年10月毛澤東曾率部隊在一戶姓戴的人家攤地鋪住宿而得名,政府原駐地于此,故名。
基本介紹:
戴家埔鄉位于遂川縣西部邊陲,南接湖南桂東縣,西界湖南炎陵縣和營盤圩鄉,東、北連大汾鎮,鄉政府駐地距遂川縣城70公里,距湖南省桂東縣60公里。
全鄉土地總面積為154平方公里,有油坑、七嶺、阡陌、大洞、川桃、淋洋、立新、清秀、福龍、雙橋、戴家埔等11個行政村和水東居委會1個,168個村民小組,3223戶,共13369人。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3900萬元,財政總收入80萬元。全鄉境內地勢起伏大,最高處是羅宵山脈主峰南風面,海拔2120米,最低處海拔400米。氣候濕潤多雨,年平均氣溫16.6℃,全年無霜期約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880毫米。鄉域經濟以農林為主,茶葉,中藥材,毛竹為本鄉的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戴家埔鄉為2021年度江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戴家埔鄉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南風面(國家AA景區)南風面海拔2120.4米,是羅霄山脈主峰,江西省第一高峰,也是江西湖南兩省最高峰。她坐落在遂川縣戴家埔鄉(東經114°2′12″,北緯26°18′48″),與遂川縣大汾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戴圣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大汾區戴圣、淋洋鄉;1954年改稱第四區;1956年撤區,兩鄉并為戴圣鄉。
1958年成立戴圣人民公社;同年秋關口公社并入;1959年復分;1961年屬大汾區;1967年撤區;1969年改名戴家埔公社。
1984年5月政社分開成立遂川縣戴家埔鄉人民政府,2001年原七嶺鄉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