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仙源鄉 | 隸屬:萬載縣 |
區劃代碼:360922206 | 代碼前6位:36092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14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仙源街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層巒疊翠,源頭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韓、王二姓遷入,與岳姓人氏爭奪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遷,因此人稀地小,故…[詳細] |
仙源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層巒疊翠,源頭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韓、王二姓遷入,與岳姓人氏爭奪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遷,因此人稀地小,故…[詳細] |
青溪村 | ~201 | 村莊 | 因“清溪村”“清山村”兩村合并,故名“清溪”。…[詳細] |
樂坪村 | ~202 | 村莊 | 因1958年成立樂坪大隊,故名“樂坪”。…[詳細] |
雙溪村 | ~203 | 村莊 | 因1984年成立雙溪村民委員會,故名“雙溪”。…[詳細] |
橫嶺村 | ~204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槽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仙源區雙溪鄉。1958年成立橫嶺大隊,1968年并入雙溪大隊,1972年恢復橫嶺大隊。1984…[詳細] |
新市村 | ~205 | 村莊 | 因袁氏遷此,新建了小集市,故名“新市”。…[詳細] |
株木村 | ~206 | 村莊 | 因1984年成立株木村民委員會,故名“株木”。…[詳細] |
高嶺村 | ~207 | 村莊 | 清康熙十年,楊氏由廣東平遠遷此建村,位于高高的山嶺,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仙”指仙境,“源”指水源,因其地層巒疊翠,源頭活水,宛若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韓、王二姓遷入,與岳姓人氏爭奪土地,岳姓人氏只得外遷,因此人稀地小,故稱小源。后韓、王等姓在此開設店坊等,漸成街市,稱小源街。新中國建成立初,復稱仙源。
基本介紹:
仙源鄉地處萬載縣西部偏北,距縣城45公里,全境呈狹長山區地形,地勢北高南低,北端有全縣的最高峰——黃皮尖,海拔1182.1米。全鄉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23600畝,山林面積達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下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5140戶17590人。鄉黨委下設黨支部14個,黨員452人。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87戶1806人,2018年實現貧困人口123戶428人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4.21%,2個深度貧困村株木村、高嶺村順利接受脫貧退出驗收。
仙源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2年—1934年,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在仙源駐扎
榮譽排行: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仙源鄉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仙源鄉紅色旅游景區位于萬載縣的西部偏北,距縣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和其他省直機關由修水遷到仙源,當時,有“小莫斯科”之稱。景區內現存有大量的革命遺址,“紅色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仙源橋頭王家屋。舊址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民居建筑,風火墻,由南北兩棟并列連通,前后兩進,共4廳12房,總面積1023平方米。1932年4月12
中國0湘鄂贛省委舊址位于仙源月山下王家屋。舊址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土木結構,民居建筑,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共有5廳10房,總面積877平方米。0湘鄂贛省委932年4月由修水上衫遷駐萬載小源
井堝里墓葬群位于仙源鄉山棗村西北500米,距縣城西北約47公里。此墓區為高出周圍地表30米的山丘,從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是白屋子屋場,南部山腳下有一條機耕道,西北部是綿延的山巒。墓葬分布密集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主要革命舊址之一。該舊址建于民國8年,原是新市村袁愛敬奉列祖列宗的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分上下兩進,
歷史沿革:
清末屬第四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第四區小源、槽頭2鄉。
1949年設立仙源區政府,管轄17個鄉。
1956年撤區,并為仙源、槽頭、新市3個鄉。
1958年成立仙源人民公社,1961年仙源人民公社分為仙源、槽頭2個公社。
1968年撤銷槽頭公社,分別并入仙源、茭湖公社。
1984年改稱仙源鄉。
2001年,撤銷官元山鄉,成建制并入仙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