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壩南村 | 隸屬:瀲江鎮 |
區劃代碼:360732100210 | 代碼前6位:36073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其地處瀲、歲二水匯合處一河壩南部,故名。
基本介紹:
瀲江鎮壩南村位于縣城東大門,瀲江大橋、319國道、模范大道穿村而過,距縣城僅一河之隔,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全村11個村民小組,耕地830畝,農戶630戶,人口總數2216人。壩南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有劉屋組、橋東組、雙坑組和陳屋四組,在掛點單位和駐村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示范點內共修通硬化主道四條,全長約1.5公里;新建體育文化娛樂廣場兩處,廣場內器械設施完備,是村民健身休閑的好地方;黨員之家和老年活動室內制度健全,文化用具齊全;公共場所和主道兩旁綠化良好,點內住戶檐階水溝、進戶道路、門窗外墻等基礎設施95%以上經過粉刷裝修,受到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
壩南村的主要產業為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入選2024年江西省省級地名文化遺產紅色地名鑒定名單。
2017年4月,壩南村被授予“第九屆贛州市文明村鎮”稱號。
信息來源:興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歷史沿革:
蘇區時屬壩南鄉;1949年前夕屬瀲口鄉;1949年初至1957年先后屬壩南、洪門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壩南大隊;1961年析出東方、羅廖屬洪門公社;1965年屬五里亭公社;1968年東方、羅廖并入,1978年析出東方、羅廖,均稱壩南大隊,1984年壩南大隊更名為壩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壩南村附近有三僚風水文化景區、興國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瀲江書院、興國大圣寺、覆笥山、寶石仙境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興國灰鵝、興國紅鯉、興國倒蒸紅薯干、興國油茶、四星望月、客家芋子餃等特產,有興國山歌、興國篆刻、興國瑞戲、興國提線木偶、興國魚絲制作技藝、三僚堪輿文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