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廟嶺鄉 | 隸屬:修水縣 |
區劃代碼:360424215 | 代碼前6位:36042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G |
長途區號:0792 | 郵政編碼:332000 |
轄區面積:約12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949人 |
人口密度:約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路村 | ~200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大路鄉,195…[詳細] |
安峰村 | ~201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廟嶺鄉。195…[詳細] |
小山口村 | ~202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山口鄉。1956…[詳細] |
戴家村 | ~203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山口鄉,195…[詳細] |
上坪村 | ~204 | 村莊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山口鄉,195…[詳細] |
廟嶺村 | ~205 | 鄉中心區 |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1914-1949年屬山谷區安峰鄉。1949年9月隸屬三都區廟嶺鄉。195…[詳細] |
地名由來:
鄉人民政府駐地旁小山嶺上原有一座神廟,故稱廟嶺。
基本介紹:
廟嶺得名來自于歷史。據傳宋朝時期,該鄉到處廟宇林立,佛煙飄渺,好一派繁榮景象。然而往昔的繁華歸寂于歷史,我們無從考據,只有這帶著佛香味的“廟嶺”一名,和現在存放于宋朝江西詩派始祖黃庭堅紀念館的一口大鐘約略透著遠年的信息,令人追念不已。
廟嶺鄉地處縣城東18公里處,地處寧太工業園走廊,全鄉面積124.5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依山傍水廟嶺河橫貫東西,區內轄6個行政村,人口10185人,現有耕地面積0.88萬畝,山林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該鄉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是我省無公害農作物生產基地。境內水電資源豐富,現有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7100千瓦。全鄉交通便捷,修武二級公路,武吉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江西省愛衛會命名廟嶺鄉為2022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商,屬艾侯國。
秦、漢屬艾縣。
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泰鄉八都。
1912年后,屬義寧縣。
1914-1949年,屬修水縣山谷區,設安峰鄉。
1949年,屬三都區,分設大路、廟嶺、山口3鄉。
1958年7月,屬三都辦事處,設紅光升公社。
1959年3月,成立廟嶺公社,1968年11月,并入太陽升公社,1972年10月,從太陽升公社分出,復設廟嶺公社。
1984年5月,撤
廟嶺楊梅:廟嶺鄉廟嶺村有一個由浙江移民組成的新建組,十多年前,該組村民在黃土陡坡上挖深坑埋家肥,栽上了幾十畝從浙江引進的嫁接楊梅,近幾年楊梅大豐收,盛鄉的楊梅個大核小,紅得發紫,酸中帶甜,比浙江本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