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澄江鎮 | 隸屬:尋烏縣 |
區劃代碼:360734105 | 代碼前6位:36073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1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汶口村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香樟園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河道兩旁種植很多大樟樹,故而得名香樟園。…[詳細] |
汶口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汶口畬族村座落在澄江鎮南端,206國道南北穿村而過,全村總人口數有3890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150人,少數民族小組13個,耕地總面積1530畝,山…[詳細] |
北亭村 | ~201 | 村莊 | 尋烏縣澄江鎮北亭畬族村位于澄江鎮西北部,交通便利,共有18個村民小組,人口831戶,共3622人,其中畬族村民人口數2510人,1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詳細] |
凌富村 | ~202 | 村莊 | 凌富村(19個): 廖逕 新圩 龔下 背村 門前 大坪 圳項 蛇坑 東風 老屋 溪背 石街 烏坑 黃畬 陽坪 上茶山 三條石 仁里 竹元。…[詳細] |
團豐村 | ~203 | 村莊 | 團豐村(8個):楊梅寨 鴉鵲坑 桐子窩 銅坑樟 滑子坑
義地(張屋、曾屋) 樟坑 寨窩。…[詳細] |
謝屋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謝屋村(11個):三角塘 黃泥塘 大屋下 大月 上橋 井唇 河唇 西山下 大院 灶壁下 上院。…[詳細] |
王屋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澄江鎮王屋村地處澄江圩鎮邊沿西北部,與澄江圩鎮相連。轄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小組,268戶1330人,其中中共黨員17人。
全村耕地面積…[詳細] |
周田村 | ~206 | 村莊 | 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位于澄江鎮西北部,交通便利,已經落實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距村道8公里外與206國道相連。我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共1250多人。其中耕地…[詳細] |
族享村 | ~207 | 村莊 | 族亨村(14個):中坑 四角圍 窩丘 上坎 社下 對門 坎下 新屋坎 塘頭項 新廳下 社下壩 田丘 溪屋 圍子項。…[詳細] |
長畬村 | ~208 | 村莊 | 長畬村(5個):新屋 桅桿 中心 水口 石橋。…[詳細] |
江貝村 | ~209 | 村莊 | 江貝村(7個):海羅崠 寒坑 上江 神仕背 中村 上節 下節。…[詳細] |
桂豐村 | ~210 | 村莊 | 桂豐村(9個): 新屋 上屋 背塘 老屋 橋頭 井唇 中心屋 米羅圳下 上新屋。…[詳細] |
桂嶺村 | ~211 | 村莊 | 桂嶺村(13個):上新屋 下新屋 園坑 下王屋 下屋子 石咀 竹山寨 城下 蘭屋 黃畬 排腦 賴地 高山。…[詳細] |
黃崗村 | ~212 | 村莊 | 黃崗村地處尋烏縣澄江鎮北部,距圩鎮8公里,現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00多人,現有黨員38名,全村果業面積7800多畝,2008—2009年和20…[詳細] |
大墩村 | ~213 | 村莊 | 大墩村(20個):方園 街背 上半嶺 下半嶺 新屋一 老屋 祖堂一 祖堂二 上馬井 下馬井 下河 上溪唇 中溪 下溪 南門一 南門二 小墩 塘逕 橫坑…[詳細]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四年(1576)年建圩(墟),原設想在此建縣城得名“城崗”圩(墟),原為尋鄔堡。1914年長寧縣改稱尋鄔縣,尋鄔堡更名,以駐地“城崗”村得名。因客家人讀“城”與“澄”同音,“城崗”諧音為“澄江”。
基本介紹:
澄江鎮,位于尋烏縣北部,與會昌縣筠門嶺相鄰,距尋烏縣城27公里,轄區總面積191平方公里。全鎮山地面積20萬畝,耕地1.8萬畝,下設北亭、凌富、團豐、謝屋、王屋、汶口、周田、族亨、長畬、江貝、桂豐、桂嶺、黃崗、大墩等14個行政村,其中有北亭、汶口兩個畬族少數民族村,全鎮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萬人。26個黨支部,587名黨員。
近年來,全鎮上下積極開展創業活動,社會經濟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果業生產蓬勃發展。全鎮已有果業面積6萬余畝。人均22畝,2005年果業總產量達3.35萬噸,產值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多元。
二是村容面貌日新月異,按照規劃,科學布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澄江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汶口紅軍標語群位于澄江鎮汶口村邱氏宗祠內。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面闊三間,一進二廳二廂房,抬梁式懸山頂青磚大瓦房,面寬15.5米,進深20米,6根對稱木柱支撐上下廳,廊門由二根對稱木柱
汶口少共尋烏縣委舊址位于澄江鎮汶口村。藍氏宗祠,建筑規模十分宏大,建筑體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毀于1997年的火災;邱氏宗祠,為尋烏少共縣委舊址處,屋內保留有少共縣委各辦事機構舊址,在
周田圍屋位于澄江鎮周田村,方圓3公里內座落著二十八座方型圍屋,現保存完好的有十五座。木雕、硅雕、石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體現了客家先民精巧的技能和超凡的智慧,更有奇石、秀峰、古樹等自然景觀點
下田塘灣圍攏屋位于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在下田塘灣,圍屋大廳門牌樓堪稱是整座建筑的精華。門牌樓用經過打磨的紅條石砌成墻裙,其上用青磚砌筑,用大方磚飾面。大廳門框正上方置石刻牌匾,書有含建造者名
歷史沿革:
明萬歷四年(1576)年建圩(墟),原設想在此建縣城得名“城崗”圩(墟)。
1914年,縣名由長寧改為尋鄔后,尋鄔堡更名為城崗堡。
后因“城”與“澄”同音,城崗改稱澄江。
建縣前屬安遠縣的尋烏、大墩、桂嶺3個堡,建縣后至清代,仍系尋烏、大墩、桂嶺3個堡。
民國初,設澄江區,轄3個堡。
1931年,成立澄江蘇維埃政府。
同年復為澄江區。
1935年,改稱第四區,轄區如舊。
1940年,改稱澄江區,下轄澄江、大桂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