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宜豐縣 | 隸屬:宜春市 |
區劃代碼:360924 | 代碼前6位:36092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19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5.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鎮、4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新昌鎮 | 10.27萬人 | 134km2 | 新昌鎮位于宜豐縣中部偏南,是城關鎮和工業園區所在鎮。2003年9月由原新昌鎮與原敖橋鄉合并成立新的新昌鎮。東與澄塘鎮相連,南同石市鎮、上高縣交界,西和…[詳細] |
澄塘鎮 | 1.2萬人 | 178km2 | 澄塘鎮,古稱義鈞鄉,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故里。澄塘鎮到省會南昌、宜春市區均為1小時車程,到長沙1.5小時車程,到武漢2.5小時車程,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詳細] |
棠浦鎮 | 1.19萬人 | 115km2 | 棠浦鎮位于宜豐縣城東部,東鄰新莊鎮,西接澄塘鎮,南界上高縣,北與花橋鄉毗連。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16公里,全鎮土地面積為115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棠…[詳細] |
新莊鎮 | 1.08萬人 | 87km2 | 新莊鎮位于宜豐縣東部。鎮境東北、東南與高安市毗鄰,西南與上高泗溪鎮接壤,西北與本縣花橋鄉交界,西同本縣棠浦鎮相接,鎮境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2公…[詳細] |
潭山鎮 | 1.15萬人 | 205km2 | 潭山鎮位于宜豐縣境北部,地處東經114042′—114049′、北緯28032′—28040′之間。東、南與天寶鄉相連,西同雙峰、黃崗兩鄉毗鄰,北和銅…[詳細] |
芳溪鎮 | 1.35萬人 | 200km2 | 芳溪鎮位于宜豐縣西南部,東鄰橋西、石市和黃崗山的五里分場,西與萬載縣羅城相接,北和雙峰、車上毗連,南與上高縣徐家渡交界。芳溪原名芳塘,因其地古籮嶺有一…[詳細] |
石市鎮 | 1.96萬人 | 153km2 | 石市鎮位于宜豐縣南部,320國道穿境而過,錦江橫貫東西,素有宜豐“南大門”之稱。東南與上高交界,西與芳溪鎮接壤,北與橋西鄉、新昌鎮毗鄰,全鎮153平方…[詳細] |
黃墾鎮 | 5325人 | 82.7km2 | 江西黃崗山墾殖場是原江西省屬12家農墾企業之一。2000年6月移交到宜豐縣屬地管理,總場部位于宜豐縣潭山鎮,距宜豐縣城25公里,境內有武吉、昌銅兩條高…[詳細] |
黃崗鎮 | 6718人 | 184km2 | 黃崗鎮位于宜豐縣西北部,與銅鼓縣接壤,境內黃檗山是中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的發祥地,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風景也在黃崗鎮境內。主要過境公路有省道227線和…[詳細] |
花橋鄉 | 6261人 | 115km2 | 花橋鄉位于宜豐縣東北部,東與高安市華林鎮毗鄰,南與新莊鎮、棠浦鎮、澄塘鎮接壤,西與同安鄉相連,北與奉新縣上富鎮交界。東西寬10公里,南北長12公里,全…[詳細] |
同安鄉 | 4205人 | 92km2 | 同安鄉位于贛西北九嶺山脈中段南麓,宜豐縣境東北部,總面積為91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62個村小組,全鄉總人口8257人。鄉境大…[詳細] |
天寶鄉 | 9684人 | 143km2 | 天寶鄉地處九嶺山麓中段之南緣,位于宜豐縣境北22公里處,“大廣高速”公路(武吉段)和“昌銅高速”公路均在天寶開設互通口,交通便利。轄區東西長18.9公…[詳細] |
橋西鄉 | 2.06萬人 | 145.5km2 | 橋西鄉(Qiɑoxi Xiɑnɡ)因地處縣城平政橋西端而得名。
橋西鄉位于東經114°38′58″~114°48′51″,北緯28°18′45″…[詳細] |
車上林場 | 4760人 | 98km2 | 車上林場位于宜豐縣西北部,轄區面積98平方公里。東與雙峰林場毗鄰,西與萬載縣高村鎮交界,南和芳溪鎮接壤,北與黃崗鎮相依,場部設易家坪,距縣城33公里。…[詳細] |
雙峰林場 | 2364人 | 95km2 | 雙峰林場位于江西省宜豐縣境西北部,原名雙峰鄉。2003年8月19日撤銷雙峰鄉建制,成立縣屬雙峰林場。離縣城30公里,全鄉總面積95平方公里,代管雙峰居…[詳細] |
石花尖墾殖場 | 3439人 | 65km2 | 宜豐縣石花尖墾殖場創建于1957年12月,前身為宜豐縣古陽寨林牧農綜合墾殖場。1961年6月,古陽寨林牧農綜合墾殖場遷至黃崗,改稱宜豐縣石花尖綜合墾殖…[詳細] |
地名由來:
三國時期吳黃武年間(222-228年),置宜豐縣,以該地地“炎涼適宜、物阜民豐”而得名。
基本介紹:
宜豐,始建于三國黃武年間,建縣1800年,國土總面積1935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場),人口30萬,因“炎涼適宜、物阜民豐”而得名。地貌構成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中國竹子之鄉、獼猴桃之鄉、白頸長尾雉之鄉、南方紅豆杉之鄉、中華蜜蜂之鄉。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等榮譽。
生態大美山川如畫。森林覆蓋率71.9%,有90萬畝竹海、60萬株南方紅豆杉,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金絲楠木原生態林,有同緯度獨一無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高達3.8萬個的“天然氧吧”
榮譽排行: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宜豐縣入圍。
2022年10月,宜豐縣被確定為2023年富硒功能農業重點縣。
2022年8月,宜豐縣入選2022年度縣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百佳樣本第11位。
2021年10月,宜豐縣上榜2021中國康養百佳縣市第55名。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宜豐縣人口數量為25.3萬人,位列宜春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974位,位列江西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9位。
2021年4月,宜豐縣上榜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第73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宜豐縣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歷史沿革:
宜豐在春秋戰國時期先后屬吳、越、楚三國,秦屬九江郡。
漢高祖設豫章郡置建城縣,宜豐地屬之。
東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析建城增置上蔡縣,宜豐地分屬兩縣。
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229),析建城、上蔡增置宜豐、陽樂二縣,此為宜豐首次建縣。
東晉孝武帝太元間(376~396)并宜豐入望蔡(由上蔡改名)。
南朝梁武帝初期,復置宜豐縣,仍屬揚州豫章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宜豐與望蔡、康樂(由陽
區劃: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