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馬橋鄉 | 隸屬:余干縣 |
區劃代碼:361127210 | 代碼前6位:361127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E |
長途區號:0793 | 郵政編碼:335000 |
轄區面積:約6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馬鞍山村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鞍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馬鞍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鳳凰山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鳳凰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白馬村 | ~200 | 鎮中心區 | 白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藕塘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藕塘”指藕塘自然村,因水塘里長滿藕荷,故名。…[詳細] |
古塘村 | ~202 | 村莊 | “古塘”指古塘自然村,因居住年代久遠的水塘邊,故名。…[詳細] |
山源村 | ~203 | 村莊 | “山源”指山源自然村,因居山源處建村,故名。…[詳細] |
寺前村 | ~204 | 村莊 | “寺前”指寺前自然村,此地建有一座五臺寺,故名。…[詳細] |
詹灣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詹灣”指詹灣自然村,因處于互惠河拐彎處,詹姓在此居住,故名。…[詳細] |
港邊村 | ~206 | 村莊 | “港邊”信江邊上。因臨信江邊,故名。1950年屬云山鄉。1958年屬促進公社,以臨信江邊得名港邊大隊。1962年屬鳳凰公社,1968年屬河埠公社,19…[詳細] |
潼湖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潼湖”指潼湖自然村,因地處縣城東南關口,又有以湖,含潼關之湖的意義,故名。…[詳細] |
潼口村 | ~210 | 村莊 | “潼口”指潼口灘。因臨近潼口灘,故名。1950年屬潼口鄉。1958年屬促進公社,以駐地得名潼口大隊。1959年屬潼湖公社,1968年屬河埠公社,197…[詳細] |
毛坊村 | ~211 | 村莊 | “毛坊”指前坊毛家自然村,元末毛姓由梅港塔灣遷此,得名毛坊,后有部分毛姓遷村后另建新村,故名前坊毛家。…[詳細] |
程家村 | ~212 | 村莊 | “程家”指程家自然村,程姓遷此建村居住,故名。…[詳細] |
湖溪村 | ~213 | 村莊 | “湖溪”指一湖泊,因委會臨近湖溪,故名。…[詳細] |
鳳凰村 | ~290 | 鎮鄉結合區 | “鳳凰”指鳳凰山。因該處有山名為鳳凰山,故名。…[詳細] |
店上村 | ~500 | 村莊 | 店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紫溪村 | ~501 | 村莊 | 紫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安居村 | ~502 | 村莊 | “安居”指安居村,因期望后代子孫長綿富饒,故名。因轄區有安居,故名。…[詳細] |
熊家村 | ~503 | 村莊 | 熊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白馬橋”元中葉周姓由井頭周家遷此,因居白水坳與馬鞍嶺之間的石橋邊得名,因鄉政府駐地于白馬橋,故名。
基本介紹:
余干縣轄鄉。1972年為潼湖公社,1983年更名白馬橋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信江東支東岸,距縣城7.5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3.4萬。有公路西交瑞(洪)株(橋)公路。轄白馬橋、港邊、柴燎、詹灣、寺前、鳳凰、店上、山源、潼湖、熊家、蝦源、安居、趙家燎、潼口、毛坊、湖溪、紫雞17個村委會。信江東支沿西北邊界北上。農業主產水稻。丘陵有油茶林分布。有陶器、水泥制品、醬油、食品、機磚等鄉鎮企業。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白馬橋鄉被確定為江西省第一批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鄉鎮(街道)。
2023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白馬橋鄉為第一批江西省基層政務公開標準規范鄉鎮(街道)。
2022年3月,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白馬橋鄉為2021年度江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分屬民德、慈春、楊埠三鄉。
1950年分屬甘泉、藕塘、鳳凰、潼湖、潼口、紫雞等鄉。
1957年屬潼湖、鳳凰鄉。
1958年分屬促進、太陽、東風公社。
1959年屬潼湖公社。
1968年屬河埠公社。
1972年從河埠公社析出,為潼湖公社。
1983年為白馬橋公社。
1984年為白馬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