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烏泥村 | 隸屬:烏泥鎮 |
區劃代碼:361127105205 | 代碼前6位:361127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贛E |
長途區號:0793 | 郵政編碼:33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烏為太陽,泥為土地,太陽照耀大地,意為烏泥村土地烏黑肥沃,物產豐富,故名。
基本介紹:
據吳氏宗譜記載,吳氏始祖原居住在五彩山(也就是原來的鄧墩鄉),宋末元初(約一二七零年)遷到烏泥。始祖吳銘、字志甫、號龍崗,與宋末大詩人謝枋得(疊山)先生相友善,貢生。因對元朝統治不滿,長期隱居不仕,游泮各地,當游到烏泥時,見烏泥地勢形似荷花(十三崗向漁池湖的延伸),異常興奮,古書有云,荷花之地乃風水寶地,日后必有非常之人出現,于是從五彩山遷居于此,至今七百四十余年。烏泥村名的由來,是始祖吳銘見此地泥土烏黑肥沃,取其自然之義而命名,烏為太陽,泥為大地,太陽照亮大地,顯得無限光輝燦爛。烏泥村人丁興旺,為了謀生,先后從烏泥遷出的有:茶林灣、鄭家源、吳家、高家山、爐下等。
烏泥村位于鄱陽湖南岸,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2023年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出爐,烏泥村入選。
歷史沿革:
1950年屬烏泥鄉,1958年屬躍進公社,以駐地得名烏泥大隊。
1959年屬石口公社。
1965年屬漁池湖墾殖場。
1968年屬三湖公社。
1972年復屬石口公社,1984年為烏泥村民委員會,屬石口鎮,2008年屬烏泥鎮。
周邊相關:
烏泥村附近有琵琶湖景區、忠臣廟、富林龍泉湖、康山候鳥自然保護區、洪崖山莊、康山等旅游景點,有余干辣椒、余干鄱陽湖藜蒿、瑞洪烏魚、余干芡實、余干豐收辣椒炒肉、明太祖酒糟魚等特產,有余干縣古埠鎮盆栽煙花制作技藝、余干正骨法、鄱陽湖鸕鶿捕魚習俗、婺源徽劇、弋陽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