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野馬鄉 | 隸屬:洮南市 |
區劃代碼:220881204 | 代碼前6位:220881 |
行政區域:吉林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吉G |
長途區號:0436 | 郵政編碼:137000 |
轄區面積:約18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400人 |
人口密度:約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雙合村 | ~200 | 鄉中心區 | 雙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德惠村 | ~201 | 村莊 | 德惠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明村 | ~202 | 村莊 | 新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平原村 | ~203 | 村莊 | 平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安村 | ~204 | 村莊 | 新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金山村 | ~205 | 村莊 | 金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山村 | ~206 | 村莊 | 東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永安村 | ~207 | 村莊 | 永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安山村 | ~208 | 村莊 | 安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葦塘村 | ~209 | 村莊 | 葦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野馬圖村 | ~210 | 村莊 | 野馬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在野馬鄉區域范圍內,早為蒙古人游牧的地方,一百多年前,這里灌木叢生,雜草遍地,成群的黃羊常出沒于荒山野嶺之中,活動在河灘草甸之上,到處都是黃羊的糞便足跡。在此游牧的蒙古人將境內的山脈命名為野馬圖山(野馬系蒙古語黃羊之意,圖即為圈),從此野馬圖就此傳開。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一、自然情況:
野馬鄉位于洮南市西北部,西部與內蒙九龍鄉接壤;北鄰煤窯、東升、那金;東鄰瓦房、永茂;南與聚寶隔河相望。野馬鄉有11個村,38個社,19個自然屯,全鄉總戶數3075戶,總人口10665人,勞動力4041人。民族有漢族和蒙古族,以漢族為主。全鄉幅員面積182平方公里,境內有洮南市第二大高山“野馬山”一座,蛟流河從野馬鄉境內穿過,全鄉總耕地面積7537公頃,其中可灌溉面積僅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30%左右,屬于半山區。
二、經濟情況:
野馬鄉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和牧業為主,由于近兩連年干旱,對農業收入有相當于影響。2003年GDP2422萬元,2004年GDP1041
文化旅游:
德龍崗(一號)遺址是一處清代晚期--中華民國時期的典型遺址。它位于野馬鄉葦塘村西南1500米處,該地百姓俗稱德龍崗。地理坐標:北緯45°39′11.8″,東經122°07′57.1″,高程2
歷史沿革:
野馬鄉名稱的由來意境內野馬圖村得名。
早在一百多年前,這里灌木叢生,人煙稀少,是羚羊(黃羊)繁殖、棲息的地方。
清光緒三十年(1904),隸屬洮南府乾平社。
清宣統元年(1909),設第四區,隸屬洮南府。
1913年,設第四區,隸屬洮南縣北鄉。
1925年,設茂林村,隸屬第六區。
1933年,設第七區,隸屬洮南縣。
1935年,設永安堡,隸屬第七區。
1937年,設永安村,仍屬洮南縣。
1946年設永安區,隸屬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