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葉茂臺鎮 | 隸屬:法庫縣 |
區劃代碼:210124104 | 代碼前6位:210124 |
行政區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遼A |
長途區號:024 | 郵政編碼:110000 |
轄區面積:約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太平莊村 | ~200 | 村莊 | 【太平莊村】太平莊村,曾名周家窩堡、太平,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劉家1個自然屯.
【劉家屯】劉家,原名劉家窩堡,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詳細] |
閻荒地村 | ~201 | 村莊 | 【閻荒地村】閻荒地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蘇家窩堡1個自然屯.
【蘇家窩堡屯】蘇家窩堡屯,自然屯。隸屬閻荒地村。清順治初年,有關姓者由山東省…[詳細] |
廟臺山村 | ~202 | 村莊 | 【廟臺山村】廟臺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楊家窩堡1個自然屯。
【楊家窩堡屯】楊家窩堡屯,自然屯。隸屬廟臺山村。清乾隆初年,有楊姓者由河北![詳細] |
當石山村 | ~203 | 村莊 | 【當石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孫家窩堡、劉家窩堡2個自然屯.
【孫家窩堡屯】孫家窩堡屯,原名張家窩堡,自然屯,隸屬當石山村。清嘉慶年間,有…[詳細] |
薄坨子村 | ~204 | 村莊 | 【薄坨子村】薄坨子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母駝子1個自然屯。
【母坨子屯】自然屯,隸屬薄坨子村。清初,有母姓者由關內遷來此處墾荒首居。相繼有…[詳細] |
四架山村 | ~205 | 村莊 | 【四架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小荒地、劉屯、高屯3個自然屯.清康熙年間,有山西太原府康家莊康姓者,遷來此處墾荒首居,年久成村。
【荒地屯】曾名…[詳細] |
西二臺子村 | ~206 | 村莊 | 【西二臺子村】初名“黑牛圈”、“黑牛圈二臺子”、“二臺子”,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
距西二臺子村東北0.5千米處,有一座遼代古城遺址。遺址出土了…[詳細] |
西頭臺子村 | ~207 | 村莊 | 西頭臺子村,原名井家葦塘、侯家臺、頭臺子,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清初,有井姓者遷來此處墾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此地是一片葦塘,便取村名為井家葦塘。清雍正…[詳細] |
葉茂臺村 | ~208 | 鎮中心區 | 【葉茂臺村】葉茂臺村,原名“五家子”、“夜貓臺”、“野貓臺”,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鎮政府駐地。清
葉茂臺村是法庫境歷史遺跡較多之地,該…[詳細] |
榛子街村 | ~209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官府出賣荒地,有賈姓等十八戶在此報領耕地首居,日久成村,因村東漫崗上長滿榛子樹,遂取村名為榛子街![詳細] |
四官窩堡村 | ~210 | 村莊 | 【四官窩堡村】四官窩堡村,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轄太平1個自然屯。
太平屯,曾名兔子屯、太平山,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調整村級規![詳細] |
石樁子村 | ~211 | 村莊 | 【石樁子村】原名“三家子”,建制村。隸屬葉茂臺鎮。
該石經幢座高一尺五,高五尺,頂蓋覆八棱形石蓋,上有石柱七節,總長不過七尺,石色清白,石質堅硬…[詳細] |
地名由來:
清順治年間,有閻、汪、劉、朱、李等五戶,由關內遷來此處墾荒定居,得名“五家子”。后因此地森林茂密,鴟梟鳥(別稱“貓頭鷹”,俗稱“夜貓子”)成群聚集,晝伏夜出,每到晚間鳴叫聲響徹四野。亦因該地系柳條邊邊臺之一,曾開設有一邊門(葉茂臺邊門,不在老邊十六邊門序列之內)遂更“五家子”之名為“夜貓臺”。清末,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村人及過往客商均認為“夜貓臺”之名不雅。在大家的倡議下,由鄉紳李東文、李金提議,改“夜貓臺”為“葉茂臺”。取枝繁葉茂,寓意各業興旺、發達、繁榮之意。
基本介紹:
法庫縣葉茂臺鎮,鎮政府駐地葉茂臺村。東與秀水河子鎮相鄰,西與彰武縣東六家子鎮接壤,南與新民市大柳屯鎮為界,北與包家屯鎮毗鄰。
境內坐落有圣跡山、馬鞍山、歪脖山、北大山等山峰,形成了全境丘陵平原相間的地勢。地理位置處在科爾沁南緣,風沙較大,屬于縣境西部風沙鹽堿區,全鎮轄22個村、屯。其中,行政村12個、自然屯10個.境內有國道101線通過,交通便利。又因法庫、彰武、新民三縣于此地相交,所以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處較大的貿易市場。
葉茂臺鎮是法庫古跡遺存較多的集聚區。遼渭州古城坐落在西二臺子村境內,圣跡山(葉茂臺村西山)是遼朝后族蕭氏的祖塋地,是遼墓較集中的一處墓葬群。遼北府宰相蕭義的墓
榮譽排行: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葉茂臺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圣跡山古楓林位于葉茂臺鎮政府西3.5公里,葉西線北側,頭臺子村東北處,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茂臺圣跡山遼墓群西側,在遼墓群遺址保護區內,與遼墓保護區隔山相望。古楓林區占地面積200多畝,有
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法庫縣西部的秀水河子鎮和葉茂臺鎮之間,距沈陽母城70公里,101國道北側,規劃總面積2799.4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047.40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資源和
秀水湖原名獾子洞水庫,始建于1958年,屬于沈陽市法庫縣秀水河子鎮和葉茂臺鎮之間,其水面1532公頃,是沈陽市第一大水庫。它位于法庫城西35公里,距離沈陽60公里,是一座平原型湖泊,景區面積
歷史沿革:
葉茂臺鎮舊屬開原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劃歸法庫直隸廳,屬正西路巡警分區(駐地葉茂臺)。
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屬法庫廳西三鄉,駐地葉茂臺。
民國二年(1913年),法庫廢廳立縣,政區沿襲舊制。
民國十二年(1923年),實行區村制,葉茂臺為五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屬第六區。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屬秀水河公社。
1968年6月,成立葉茂臺公社革命委員會。
19
林木西,1954年12月出生,法庫縣葉茂臺鎮廟臺山村人。其父林柏森1948年在沈陽讀高中時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地下學聯組織。開展過學運工作,1988年于中共沈陽市皇姑區委黨校離休(時任組教處主任、講師)
蕭匹敵(一名呂裔),字蘇隱,出生年不詳,法庫人。是蕭恒德與耶律延壽公主之子,自幼父母雙亡,養于禁掖(皇室孤兒院),長大后以外戚入仕,尚皇弟耶律隆慶長女-國公主,拜駙馬都尉,任殿前副點檢使。圣宗開泰八年
孟憲倫,1922年3月出生,法庫縣葉茂臺鎮廟臺山村人。1934年至1938年,在新民縣國民高等學校(四年制)讀書。1939年考入奉天農業大學林學系專科讀書,1941年于奉天農大林學?飘厴I。1941年
李葆平,女,1932年出生,法庫縣葉茂臺鎮葉茂臺村人。李葆平,1954年于河北醫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從事醫療工作。1959年至1962年,在國家衛生部中醫研究院舉辦的第三期中西醫
李葆奎,女,1921年8月23日出生,法庫縣葉茂臺鎮葉茂臺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隨父母遷至天津,一年后又轉到北平(北京)。青少年時期,先后在天津、北平讀小學、中學。1940年于北平私立貝
李友蘭,字香齋,別號恒甫,1881年出生,法庫縣葉茂臺鎮葉茂臺村人。其祖父李東文熱心于村里的公益事業。其父母在其年幼時病逝,李友蘭與其弟、妹四人,均由其祖父母撫育。李友蘭13歲時被其祖父送到新民縣巨
蕭義,字子常,又名常哥, 1039年出生,遼朝天祚帝時期北府宰相。蕭義是遼太祖時首任宰相蕭敵魯的后人,和蕭干同屬一支。其曾祖父蕭恭,在遼圣宗時,被丞相韓德讓舉薦為林牙,后升至夷離畢、平章事等官職。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