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半拉門鎮 | 隸屬:黑山縣 |
區劃代碼:210726107 | 代碼前6位:210726 |
行政區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遼G |
長途區號:0416 | 郵政編碼:121000 |
轄區面積:約1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半東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半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半西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半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半南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半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郝家村 | ~207 | 村莊 | 郝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代民村 | ~208 | 村莊 | 代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獅子村 | ~209 | 村莊 | 石獅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雙崗子村 | ~210 | 村莊 | 大雙崗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曹崗子村 | ~212 | 村莊 | 曹崗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油房村 | ~214 | 村莊 | 劉油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靠山村 | ~216 | 村莊 | 靠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鄢家村 | ~217 | 村莊 | 鄢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乾隆皇帝調奉天將軍弘晌入朝,弘甚為忐忑,怕皇帝有所見罪,但又不敢不去。在進京途中路經半拉門的時候,恰值天降驟雨。弘躲到廟里避雨,見有神像,便祈禱神佑:如安然無事回沈,便重修廟宇,另塑金身。弘入朝后,清皇非但未加罪責,還有所封賞。這當然不是什么神佑的結果,但對封建官僚的弘將軍來說,自然以為是“神佑”了。所以弘回沈后,便征調大批民夫工匠,集中半拉門建大廟。竣工后,弘便根據破火神廟只有一扇門的情形,取新地名為“一板門”,后又改為“一半拉門”。這名在以后的沿用過程中,覺得很啰嗦,并且“一半拉”和“半拉”本為同義,去掉“一”字反倒簡潔。于是“半拉門”這個地名就叫開了。這就是半拉門這一地名的由來。
基本介紹:
"黑山縣轄鎮。原為縣第九區,1956年設半拉門鄉,1958年改太陽紅公社,1981年復置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37公里。南距沈山鐵路繞陽河車站8.5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1.9萬。102國道橫貫境內。轄半西、半東、半南、西荒、靠山、五棵樹、劉油房、曹崗子、三道、三姓、大崗子、雙崗子、代民、郝家、石獅子、大鄢家、小鄢家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印電鍍廠以及商貿、飲食服務、運輸等行業。農業主產高粱、玉米、小麥、棉花。是黑山新民兩縣牧資集散地。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黑山縣劃為10個區,半拉門為9區。
1958年10月,全縣實行公社化,建12公社,太陽紅公社為其中之一。
1964年,改稱半拉門公社。
1983年,改半拉門鄉。
1986年,改半拉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