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爾沁鎮 | 隸屬:東河區 |
區劃代碼:150202101 | 代碼前6位:150202 |
行政區域:內蒙古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蒙B |
長途區號:0472 | 郵政編碼:014000 |
轄區面積:約31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爾沁社區 | ~101 | 鎮中心區 | 沙爾沁,為藏語沙日查諧音,意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另有一說,“沙爾沁”系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詳細] |
黑麻板村 | ~200 | 村莊 | 黑麻板,系蒙古語哈英爾板申,意為鼻梁樣的房子。1884年,蒙人允許漢人來此種地,當時不讓蓋房,只可搭叉架茅房,形似鼻梁,故得名。…[詳細] |
楊圪楞村 | ~201 | 村莊 | 因地形隆起,清朝乾隆年間有楊姓居民在此定居,故名![詳細] |
公積板村 | ~202 | 村莊 | 公積坂,系蒙古語,意為公爺的房子。清朝乾隆年間,村北約2公里處有個公爺府,故得名![詳細] |
莎木佳村 | ~203 | 鎮中心區 | 莎木佳,系蒙古語,意為山上松柏茂盛。因本村鄰近的山上多松柏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建村![詳細] |
鄂爾格遜村 | ~204 | 村莊 | 鄂爾格遜,系蒙古語,意為奉地。從清雍正年間本村即有蒙民居住,故得名。…[詳細] |
小巴拉蓋村 | ~205 | 村莊 | 巴拉蓋,系蒙古語巴拉嘎蘇,意為村莊。清光緒年間,蒙古族居民巴拉亥在此定居,故名![詳細] |
東園村 | ~206 | 村莊 | 因本村位于包頭市東部,五當溝南口,溝內有常流水,經歷代開發,已成為果樹和蔬菜園地,故名![詳細] |
阿都賴村 | ~207 | 村莊 | 阿都賴,系蒙古語,意為牧馬人。因此地原駐有牧民以養馬為主,故名![詳細] |
沙爾沁一村 | ~208 | 村莊 | 沙爾沁,為藏語沙日查諧音,意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另有一說,“沙爾沁”系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詳細] |
沙爾沁二村 | ~209 | 村莊 | 沙爾沁,為藏語沙日查諧音,意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另有一說,“沙爾沁”系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詳細] |
沙爾沁三村 | ~210 | 村莊 | 沙爾沁,為藏語沙日查諧音,意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另有一說,“沙爾沁”系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詳細] |
海岱村 | ~211 | 村莊 | 海岱:海岱,系蒙古語哈其亞圖的略寫,意為畜圈。因早年本村曾有畜圈,故名![詳細] |
土合氣村 | ~212 | 村莊 | 土合氣,即蒙古語圖格其,意為旗手,故名![詳細] |
大巴拉蓋村 | ~213 | 村莊 | 巴拉蓋,系蒙古語,意為村莊。早在200年前,本村即已形成村落,故名。…[詳細] |
官地村 | ~214 | 村莊 | 百年前,本村的土地屬官家所有,故名官地。…[詳細] |
永富村 | ~215 | 村莊 | 本村原名協勝永窯子,土改時改為永富村,以寄托村民們永遠走富裕之路的美好愿望![詳細] |
東富村 | ~216 | 城鄉結合區 | 清朝時,王老八在此開磚窯,故稱王老八窯子,1939年改為東富村,故名![詳細] |
東壩村 | ~217 | 村莊 | 因村中有一道抵御黃河的河壩,故名![詳細] |
章蓋村 | ~218 | 村莊 | 章蓋,系蒙古語,清朝的官名。因本村是沙爾沁世襲章蓋的封地,故名![詳細] |
什大股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清光緒二十年,從內地遷來八戶人家,按十股向地主租種這一帶的土地,故得名![詳細] |
南海子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因本村位于黃河岸邊,地勢低洼,下雨時村內積水,故名南海子。自清朝初年即為黃河水路上的重要碼頭。1976年原村被黃河沖毀,迫使全村北遷1公里,但南海子村…[詳細] |
鄧家營村 | ~221 | 城鄉結合區 | 鄧家營子:因東河流經本村,水中泥沙淤澄使土地肥沃,澄即鄧同音,故名。…[詳細] |
阿善溝門村 | ~222 | 城鄉結合區 | 阿善,系蒙古語,意為溫泉。相傳此處山溝內曾有溫泉,故名阿善溝。因本村位于阿善溝口處,遂得名阿善溝門![詳細] |
地名由來:
沙爾沁鎮因境內有沙爾沁村得名,沙爾沁為蒙語,意為“擠奶的地方”。
基本介紹:
沙爾沁鎮位于東河區最東部,是2006年3月在原古城灣鄉、沙爾沁鄉、莎木佳鎮的基礎上新組建而成的。我們這里東鄰土默特右旗,西連東河區河東鎮,北依大青山與石拐區交界,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相望,境內東西最長處37.5公里,南北最寬處19公里,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全鎮下轄23個行政村,共有17651戶,常住人口有54058人,居住有蒙、漢、回、滿等多個民族,有阿都賴村、阿善溝門村二個蒙古族聚居村。全鎮總耕地面積10.5萬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保護地種植面積9200畝,果樹種植面積1.1萬畝。沙爾沁的蔬菜和葡萄種植遠近聞名,通過近幾年的培育打造,已建成了自治區最大的無公害果蔬生產基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沙爾沁鎮(蔬菜)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沙爾沁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沙爾沁在新中國成立前屬薩拉齊縣鄂爾格遜鄉。
新中國成立后,改隸為薩拉齊縣二區。
1958年1月8日,薩拉齊縣二區整體劃歸到包頭市郊區,改為東園公社,駐莎木佳村。
1962年,從東園公社分出沙爾沁公社。
2006年3月,古城灣鄉、沙爾沁鄉、莎木佳鎮合并為沙爾沁鎮。
2008年7月1日,劃歸東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