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集寧區 | 隸屬:烏蘭察布市 |
區劃代碼:150902 | 代碼前6位:150902 |
行政區域:內蒙古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蒙J |
長途區號:0474 | 郵政編碼:012000 |
轄區面積:約4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5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街道、1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新體路街道 | 4.1萬人 | 4km2 | 新體路街道,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地處集寧區北部,東以建設路為界與前進路街道相鄰,南至恩和大街、通達街與橋東街道相連,西至京包鐵路線、北…[詳細] |
橋東街道 | 3.55萬人 | 2.3km2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橋東街道轄區東起建設街,西至京包鐵路線,南起沙河渠,北至恩和大街、六馬路、總面積2.3平方公里,總戶數8146戶,總人口2146…[詳細] |
前進路街道 | 5.54萬人 | 7.9km2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前進路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17331戶、46669人;其中流動戶944戶、2840人;已婚育齡婦女11316人…[詳細] |
常青街道 | 3.08萬人 | 常青街道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區。下轄:
150902004001 111 福華社區居委會
150902004003 111 東長青社區居委會 …[詳細] | |
虎山街道 | 8萬人 | 12.9km2 |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虎山街道轄區東起伊墾溝,西至老虎山中線,南起110國道,北至南河渠,總面積12.9平方公里。總戶數12346戶,總人口36475人。…[詳細] |
橋西街道 | 1.76萬人 | 橋西街道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區。下轄:
150902006001 111 北財政街社區居委會
150902006002 111 回民區社區居委…[詳細] | |
新華街街道 | 2.04萬人 | 新華街街道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區。下轄:
150902007001 111 新華社區居委會
150902007003 111 廣場社區居委會 …[詳細] | |
泉山街道 | 9.46萬人 | 泉山街道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區。下轄:
150902008001 111 虎山西社區居委會
150902008002 111 懷遠社區居委會…[詳細] | |
白海子鎮 | 4.11萬人 | 79.97km2 | 白海子鎮位于集寧區東,黃旗海傾斜平原北端,具體位于東經113°8′至113°16′14″,北緯40°57′42″至41°4′35″之間。東鄰察右前旗玫…[詳細] |
馬蓮渠鄉 | 8500人 | 89km2 | 馬蓮渠鄉是集寧區環市而設的郊區鄉,總面積89平方公里,總戶數10054戶,人口3.1萬人,總耕地面積1.8萬畝,其中菜地面積1萬畝。現轄7個村委會、2…[詳細] |
地名由來:
為“集市安寧”之意。上世紀20年代,集寧只是一個名叫“老哇嘴”(“老哇”,即“黑老哇”,內蒙古中西部人對烏鴉的俗稱)的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平綏鐵路通車后平地泉、老哇嘴一帶開始繁榮起來。1925年平地泉設治局升為集寧縣,名稱取自元代中書省集寧路(古城遺址位于今察右前旗)。
基本介紹:
集寧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徑113°10′,北緯40°01′。總面積114.2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恩和路,郵編:012000。代碼:150902。區號:0474。拼音:JiningQu。
行政區劃
集寧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新體路街道、橋東街道、前進路街道、常青街道、虎山街道、橋西街道、新華街街道、泉山街道、白海子鎮、馬蓮渠鄉。
鏈接:鄉鎮資料
歷史沿革
原為平泉縣。1951年因與承德平泉縣同名,改為集寧縣。因在元代集寧路故城遺址發現《集寧文宣王廟學碑》上有“集寧”二字,遂用古名。1956年設集寧市。
20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集寧區人口數量為42.51萬人,位列烏蘭察布市各旗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內蒙古各旗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5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269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集寧區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集寧區上榜。
2018年8月,集寧區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8年2月,集寧區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1年5月,中國科協命名集寧區這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歷史沿革:
夏、商,屬鬼方。
春秋戰國,屬趙國北境。
漢朝,集寧屬雁門郡。
后漢,屬幽州代郡。
隋,屬定襄郡。
唐,屬單于都護府。
唐,為冀州、并州。
置河東關內道、云州、云中郡、單州都護府。
遼,屬大同縣、天成縣、長青縣北境。
金,置集寧縣,屬西京路大同府撫州。
元,屬中書省集寧路。
明,屬蒙古韃靶部游牧地。
清初,為察哈爾右翼正紅、正黃旗游牧地。
后屬大同府豐鎮廳、寧遠廳。
民國初年,屬山西省歸綏道。
民國3年(1914年),劃歸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