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莊鎮 | 隸屬:元寶山區 |
區劃代碼:150403103 | 代碼前6位:150403 |
行政區域:內蒙古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蒙D |
長途區號:0476 | 郵政編碼:024000 |
轄區面積:約63.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6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怡景園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怡景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向陽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人家在此搭窩鋪居住,建于李連窩鋪村之后,遂得名新窩鋪。1996年,新窩鋪更名向陽。…[詳細] |
新房身村 | ~201 | 村莊 |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村時,附近已建村莊,遂得名新房身。…[詳細] |
太平地村 | ~202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建村,形成村落初期以制酒得名燒鍋地,后改稱太平地,以示“吉祥”。…[詳細] |
北七家村 | ~203 | 主城區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7戶人家來此建村始居,得名七家,村南鄰村亦稱“七家”,本村居北,冠以“北”字,即北七家。…[詳細] |
前七家村 | ~204 | 村莊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7戶人家在此建村始居,得名七家,村北鄰村亦稱“七家”,本村居南,冠以“前”字,即前七家。…[詳細] |
五支箭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村,蒙古族人曾在此做過“跑馬圈地”,以射箭計程,因5箭之遠,此地得名五支箭。…[詳細] |
毛家窩鋪村 | ~206 | 村莊 |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毛姓來此地搭窩鋪始居,形成村落后得名毛家窩鋪。…[詳細] |
馬架子村 | ~207 | 村莊 |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建村,村舍基地屬澇洼地,故名洼子。民國26年(1937年),任、張兩家在此地搭馬架子房居住,馬架子遂取代洼子。…[詳細] |
興隆莊村 | ~208 | 村莊 | 清嘉慶四年(1799年),姚姓在此建村始居,祈求日子過的興旺發達,故取名興隆莊。…[詳細] |
黃安鋪村 | ~209 | 村莊 |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位姓名黃安的人來此搭窩鋪始居而得名黃安鋪。…[詳細] |
青山村 | ~210 | 村莊 | 清嘉慶八年(1803年)建村,因坐落在大黑山西側山洼處而得名黑山洼。1964年更名青山。…[詳細] |
新景村 | ~211 | 主城區 | 1964年由十大份大隊(現山前村)分出建新景大隊,故名。…[詳細] |
前進村 | ~212 | 村莊 | 前進村街道整潔通暢,村莊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55%。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早就有遠近聞名的大口嘮子劇團;每到春節都參加全區的秧歌匯演,定期承辦桃花節、…[詳細] |
山前村 | ~213 | 村莊 | 清嘉慶八年(1803年),10戶人家在此開荒建村,故名十大份。1964年成立山前大隊,十大份遂更名山前。…[詳細] |
東六家村 | ~214 | 村莊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建村,因坐落在六家東邊的平地上,故名東六家。…[詳細] |
敖漢窩鋪村 | ~215 | 村莊 | 清光緒九年(1883年),敖漢旗3戶農民在此地建村,故名敖漢窩鋪。…[詳細] |
什二腦村 | ~216 | 城鄉結合區 |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村,因村前葦塘里的水呈黃色,蒙古語稱“謝日淖爾”,意為黃水泡子,后演變為什二腦,故名。…[詳細] |
下荒村 | ~217 | 村莊 | 清光緒元年(1875年)建村,位于五十家子下邊的平川荒地上,故名下荒。…[詳細] |
馬蹄營子村 | ~218 | 村莊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建村,此地原是王爺的牧場,蒙古語稱“馬勒沁艾里”,意為牧民營子,后演變為馬蹄營子,故名。…[詳細] |
孤山子村 | ~219 | 村莊 |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村,因村西有一孤土山,故名孤山子。…[詳細] |
大三家村 | ~220 | 村莊 |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3戶人家在此建村,故名大三家。…[詳細] |
山咀子村 | ~221 | 村莊 |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建村,位于溝口處的山腳下,故名山嘴子。…[詳細] |
水源村 | ~222 | 村莊 | 清乾隆九年(1744年)建村,村民善于種植大麻,暢銷鄰村各地,故得名拉麻地,因與“喇嘛”諧音,人們誤稱“喇嘛地”。1982年平莊礦務局在此地鉆水源井,…[詳細] |
嶺上村 | ~223 | 村莊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村,以村北小山嶺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鐵路葉赤線于此處建火車站,坐落于李連窩鋪村旁,后逐漸形成集鎮,因地勢平坦,遂命名平莊村。
基本介紹:
平莊鎮下轄山前村、前進村、新景村、青山村、興隆莊村、馬架子村、黃安鋪村、馬蹄營子村、東六家村、什二腦村、敖漢窩鋪村、大三家村、山嘴子村、下荒村、孤山子村、嶺上村、水源村、毛家村、北七家村、向陽村、新房身村、太平地村、前七家村、五支箭村24個村和怡景園、紫玉華府2個社區。
【地理概況】平莊鎮人民政府管轄區域位于元寶山區人民政府所在地,東起老哈河,西至馬架子村,南臨乃林鎮,北靠小五家鄉。東經119°22′48.45″~119°06′57.10″,北緯42°07′12.33″~41°57′23.47″之間。平莊鎮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20平方公里,距北京、沈陽400余公里,距錦州港200公里,距朝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平莊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平莊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平莊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9-前221年),平莊地區屬于山戎地,其后并于東胡;公元前221年,秦平了燕等六國,平莊為秦的領地。
東漢時代(公元25-220年)今赤峰全境皆屬于鮮卑部落;魏、晉、南北朝時代(公元220-581年)魏晉時代平莊屬于鮮卑部、后屬前燕地;遼代(公元907-1125年),平莊地區屬中京大定府;金代(公元1115-1234年),平莊屬于北京大定府之北京路;元代(公元12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