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崖鄉 | 隸屬:海原縣 |
區劃代碼:640522206 | 代碼前6位:640522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寧E |
長途區號:0953 | 郵政編碼:750000 |
轄區面積:約12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香水村 | ~200 | 村莊 | 香水村是清朝年間清水河中間有一段石頭界子,水繞過此處發出聲音很大,故名響水,1949年建政時,改為香水。…[詳細] |
紅古村 | ~201 | 村莊 | 紅古是宋朝時期在西河西岸臺地上建有堡城一座(蒙古人住),明朝時北四川人將城中建筑燒毀,城內無人,此地土質為紅土,故名紅土城,當時村民居住在西河東西岸兩…[詳細] |
紅岸村 | ~202 | 村莊 | 紅岸村是其早期居住的地方土壤為紅色并且在岸邊,故取名紅岸村。…[詳細] |
聯合村 | ~203 | 村莊 | 聯合是公社化時以數村聯合建大隊,故命名為聯合村。…[詳細] |
草場村 | ~204 | 村莊 | 草場是宋朝年間,蒙古的金國完顏部落駐扎在此放牧,城內天慶王子駐守,村西設有訓練兵的教場,草場也是蒿草料的場所,故名![詳細] |
三分灣村 | ~205 | 村莊 | 三分灣是同治年間,同心縣王團鄉的王義千、王義孝二人遷至清水河西岸后灣內居住在三分地頭處,即從草場莊子向北共劃了16分地,每分地120米,到此莊子正好三…[詳細] |
高崖村 | ~206 | 鄉中心區 | 高崖是清朝時為居住在清水河西南河臺灣內為崖高約30米為故名高崖![詳細] |
高灣村 | ~207 | 村莊 | 高灣村是早期在此住戶姓氏為高其地形為河灣形狀,故取名為高灣村![詳細] |
新民村 | ~208 | 村莊 | 新民指搬遷至此的新農戶,故名。2008年成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屬高崖鄉管轄,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振興村 | ~209 | 村莊 | 振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高崖鄉因地處清水河西岸高地,俗稱“高崖頭”而得名。
基本介紹:
高崖鄉位于海原縣東北部,距海城鎮42千米。為固海揚黃灌區。轄香水、紅古、紅岸、聯合、草場、三分灣、高崖、高灣8個行政村。銀(川)平(涼)公路穿境。
民國時置高崖鎮,1949年置高崖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1997年,面積121.2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高崖、香水、高灣、紅岸、聯合、紅古、草場、山分灣8個行政村。
文化旅游:
鳳凰古城址位于中衛市海原縣高崖鄉草場村,年代為宋。2005年9月15日,鳳凰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隋唐時,先后屬他樓縣和蕭關縣。
北宋,設蕭關(遺址在今高崖鄉草場村南),下轄通關堡(遺址在今高崖鄉高崖村)、臨川堡(遺址在今高崖鄉紅古村北)、西山堡(在今同心縣興隆鄉西山洼村),隸屬懷德軍。
金時,升蕭關為蕭鎮,屬原州(治臨涇,在今甘肅鎮原南)。
明時,設紅古城(古蕭關舊址),轄墩臺14座,屬固原州。
清時,設紅古堡(遺址在今高崖鄉紅古村西),隸屬海城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清河鄉(治紅古堡);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高崖鄉草場村地處陜甘兩省交界的北部深山區,有1588口人,人均耕地5.6畝,年均降水量300毫米。這里氣候濕潤、森林茂密、野生動物品種繁多,環境優美。草場村種植甜瓜有近百年歷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