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燕子墩鄉 | 隸屬:惠農區 |
區劃代碼:640205202 | 代碼前6位:640205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寧B |
長途區號:0952 | 郵政編碼:753000 |
轄區面積:約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546人 |
人口密度:約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簡泉社區 | ~001 | 村莊 | 其為簡泉農場將社會職能移交惠農區后設立社區而得名。因其管理范圍及服務群眾均為簡泉農場居民。…[詳細] |
燕子墩村 | ~200 | 鄉中心區 | 1950年屬惠農縣四區黃渠橋。1952年3月屬惠農縣三區燕子墩鄉。1953年為惠農縣三區七鄉燕子墩。1958年8月屬五星人民公社。11月,五星人民公社…[詳細] |
外西河村 | ~201 | 村莊 | 1949年屬惠農縣四區黃渠橋鄉。1953年屬惠農縣三區四鄉外西河。1958年8月為惠農縣五星人民公社永勝大隊。11月,五星人民公社改為黃渠橋人民公社。…[詳細] |
汪家莊村 | ~202 | 村莊 | 汪家莊村最早在賀蘭山王泉溝的下邊,多年前由于路基與建筑的缺陷,當山上發山洪的時候,山水會流至汪家莊高廟湖周邊,因包蘭鐵路邊的高廟湖地勢低洼,常年積水,…[詳細] |
上寶閘村 | ~203 | 村莊 | 因渠閘和方位得名。1950年屬惠農縣四區黃渠橋。1952年3月為惠農縣三區燕子墩鄉上寶閘村。1953年為惠農縣三區七鄉燕子墩。1958年8月為五星人民…[詳細] |
路家營村 | ~204 | 村莊 | 1950年屬惠農縣四區(黃渠橋)。1952年3月屬惠農縣三區(燕子墩鄉)。1953年屬惠農縣三區七鄉(燕子墩)。1958年8月為五星人民公社永勝大隊。…[詳細] |
簡泉村 | ~205 | 村莊 | 1963年6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寶豐、黃渠橋兩個公社劃給平羅縣,將平羅縣屬的新聯、簡泉兩個大隊合并成立大武口公社,屬石嘴山市轄。1979年1月,石…[詳細] |
黃渠拐子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屬惠農縣三區(黃渠拐子)。1953年屬惠農縣三區二鄉(黃渠拐子)。1958年6月實行人民公社,屬惠農縣五星人民公社。11月,五星人民公社更名…[詳細] |
蛟龍口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屬惠農縣三區黃渠拐子。1953年為惠農縣三區二鄉黃渠拐子。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屬五星人民公社。11月,五星人民公社改為黃渠橋人民公社…[詳細] |
西永固村 | ~208 | 村莊 | 1949年屬惠農縣二區(黃渠拐子)。1953年屬惠農縣二區三鄉(西永固)。1958年6月實行人民公社,屬五星人民公社。11月,五星人民公社更名為黃渠橋…[詳細] |
雁窩池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屬惠農縣三區(黃渠拐子)。1953年屬惠農縣三區三鄉(西永固)。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屬五星人民公社。11月,五星人民公社更名為黃渠橋…[詳細] |
海燕村 | ~210 | 村莊 | 2018年設立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燕子墩鄉因人民政府駐地有被土墻圍起來的古代烽火臺稱“院子墩”,后燕子在墩上筑巢棲息改稱“燕子墩”而得名。
基本介紹:
燕子墩鄉位于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南端,西依巍巍賀蘭山,東臨滔滔黃河,109、110國道穿境而過,下轄10個行政村,74個村民小組,3361戶,13755人,地域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萬畝。2004年全鄉社會總產值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94元。
-相關介紹
燕子墩鄉土地鹽堿化程度高、灌溉困難、基礎薄弱,農業主要以糧食生產和畜牧業為主,精心培育枸杞、畜牧業、勞務經濟三大支柱產業,積極整合經濟、教育資源,不斷加強以水利、道路、生態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膽引進寧杞一號枸杞新品種在鹽堿地、荒地、沙地進行試種,枸杞不但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而且可以改造沙地和鹽堿地,是集經濟、生
榮譽排行: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燕子墩鄉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1949年后,屬原惠農縣三區七鄉。
1956年,撤區并鄉改為燕子墩鄉。
1958年,屬黃渠橋公社永勝大隊。
1961年,設立燕子墩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燕子墩鄉。
2003年7月,區劃調整將原來的燕子墩鄉與西永固鄉合并為燕子墩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