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陶樂鎮 | 隸屬:平羅縣 |
區劃代碼:640221106 | 代碼前6位:640221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寧B |
長途區號:0952 | 郵政編碼:753000 |
轄區面積:約115.8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居委會駐地位于花園街東而命名。1989年成立東街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西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居委會駐地位于花園西街附近而命名。1980年成立西街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王家莊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61年至2003年,屬陶樂縣馬太溝鎮(鄉、公社)管轄。2003年國函(2003)139號文件撤銷石嘴山市陶樂縣,將馬太溝鎮劃歸平羅縣后,改名為陶樂…[詳細] |
東園村 | ~201 | 村莊 | 其地原為荒原牧地,解放后逐步開發,先為馬太溝鄉苗木場,1982年建村更名東園村,成立東園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馬太溝村 | ~202 | 村莊 | 1961年至2003年,屬陶樂縣馬太溝鎮(鄉、公社)管轄。2003年國函(2003)139號文件撤銷石嘴山市陶樂縣,將馬太溝鎮劃歸平羅縣后,改名為陶樂…[詳細] |
施家臺子村 | ~203 | 村莊 | 1961年至2003年,屬陶樂縣馬太溝鎮(鄉、公社)管轄。2003年國函(2003)139號文件撤銷石嘴山市陶樂縣,將馬太溝鎮劃歸平羅縣后,改名為陶樂…[詳細] |
廟廟湖村 | ~204 | 村莊 | 2013年,由西吉縣8個鄉鎮15個村的回民生態移民,搬遷至廟廟湖。…[詳細] |
良繁場生活區 | ~500 | 村莊 | 良繁場生活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治沙林場生活區 | ~501 | 村莊 | 治沙林場生活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清時期,陶樂為蒙古鄂爾多斯部牧地,蒙古語意即“白色的灣子”,也稱“托護(勒)灘”,至民國初統稱為陶樂湖灘。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寧夏省在高仁鎮設陶樂設治局,“陶樂”成為地名。
基本介紹:
陶樂鎮位于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下轄:
640221106001 121 東街居委會
640221106002 121 西街居委會
640221106200 122 王家莊村
640221106201 220 東園村
640221106202 220 馬太溝村
640221106203 220 施家臺子村
640221106500 220 良繁場
640221106501 220 治沙林場
榮譽排行: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陶樂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馬蘭花大草原位于著名的鄂爾多斯臺地的邊緣,共有草原面積0.67萬公頃。北距平羅縣陶樂鎮37公里,西距銀川市43千米。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上萬畝的馬蘭花傲然怒放,遼闊的馬蘭花大草原草長鶯飛,鳥語
陶樂影視城位于平羅縣陶樂鎮境內,地處黃河和毛烏素沙漠之間,緊靠黃河而建,是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黃河文化與大漠文化交融的結晶,影視城依沙傍水、旅游資源豐厚、獨特,是平羅獨具特色的新興文化旅游資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寧夏省在高仁鎮設陶樂設治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至1949年10月,原陶樂縣政府駐地馬太溝屬陶樂設治局二區一鄉。
1949年10月,陶樂縣人民政府成立后,于1950年5月更名為陶樂縣二區二鄉;同年10月,更名為馬太溝鄉。
1953年初,陶樂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高仁鎮鄉遷往馬太溝鄉。
1957年6月,改為馬太溝鎮。
1958年9月,與六頃地鄉合并成立燈塔人民公社。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