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鐸堡鎮隸屬于固原市原州區,位于固原市原州區西北,北連黑城鎮,南接彭堡鎮,東鄰三營鎮和頭營鎮,西靠西吉縣沙溝鄉和海原縣李俊鄉和九彩鄉、鄭旗鄉。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黃鐸堡鎮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西北部,距城區47千米。是一個旅游型城鎮,鎮區建成面積為0.58平方千米, 鎮區常住人口為3500人。 2017年總人口為33351人。
2017年12月,被命名為第七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
名稱由來
須彌山
須彌山
黃鐸堡鎮,因明朝軍人黃成的曾孫黃鐸襲官固原衛,并在此鎮守,因此改名為黃鐸城,又稱黃鐸堡。也稱平夏城。
歷史沿革
宋朝,宋微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宋展筑平夏城作軍,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城址。“初名威德,又改名懷德軍”,知軍種師道。轄七砦(湯羌、靈平、通峽、鎮羌、九羊、通遠、勝羌)、一關(蕭關)、十堡(硤口、東河灣、古高平、鎮羌、惠民、結(紅)溝、石門、臨川、通關、山西)等寨隸之,與西安州(今海原縣西安鄉)、鎮戎軍(固原城)互為聲援。“東至結(紅)溝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門堡一十三里,南至靈平砦一十二里,北至通峽砦一十八里。” [5] 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兵攻占懷德軍,殺其知軍事劉詮,通判杜翊。
金朝,金天會十一年(公元1133年),懷德軍為金人所攻占,廢除懷德軍。 [5]
明朝,軍人黃成的曾孫黃鐸襲官固原衛,并在此鎮守,因此改名為黃鐸城,又稱黃鐸堡。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海原縣楊郎鎮劃固原縣(楊郎鎮包括今三岔村、穆灘村、鐵溝村、陳莊村)。 [6]
1958年10月,屬三營公社
1963年04月,增設黃鐸堡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體制改革,黃鐸堡公社改為黃鐸堡鄉;
2003年07月,撤鄉并鎮,黃鐸堡鄉并入三營鎮。
2011年04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固原市原州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設立黃鐸堡鎮,將三營鎮西部黃鐸堡、農科、黃灣、白河、張家山、楊圈堡、北莊、南城、老莊、金堡、曹堡、何溝12個村和頭營鎮陳莊、三岔、穆灘、鐵溝4個村地域劃歸新設立的黃鐸堡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地黃鐸堡村。 [7]
2011年08月,黃鐸堡鎮正式掛牌成立。 [8]
2011年09月,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閩寧合作”項目援建的生態移民純回族村豐澤村成立。 [9]
2013年05月,黃鐸堡鎮和潤村正式成立,是原州區2013年縣內移民村,匯集了來自寨科、炭山、黃鐸堡等鄉鎮19個行政村的580戶移民,其中回族441戶、漢族139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