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淌村 | 隸屬:寨科鄉 |
區劃代碼:640402205200 | 代碼前6位:640402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寧D |
長途區號:0954 | 郵政編碼:756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因此地位于新埫村和北埫村東側,得名東埫村。
榮譽排行:
2015年9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東淌村2015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基本介紹:
東淌村森林覆蓋率32%。種植樹種多以山桃、杏樹、漳河柳、刺槐、云杉等為主,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的經濟林約占90%,以美化、綠化為主的景觀林占10%左右。
是純回族聚居的地方,每年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回族群眾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均舉辦籃球、登山、下方、象棋、拔河等體育賽事和文體活動。現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處,文化廣場1處,圖書室1間,籃球場2處。
引導村民發展紅梅杏產業,全村紅梅杏種植達到500畝以上。發展以牛羊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建有標準化養殖圈棚158欄。
2014年,被自治區命名的“生態村”。
東淌村與新淌村、北淌村、大臺村、灣掌村、蔡川村、李岔村、劉溝村、中川村、馬渠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為寨科公社東埫大隊;1983年9月為寨科鄉東埫村,設村委會。
周邊相關:
東淌村附近有固原博物館、須彌山石窟、六盤玩美樂園、西北農耕博物館、固原孔子文化館、寧夏秦長城遺址等旅游景點,有原州馬鈴薯、原州油用亞麻、固原葵花、寧夏甘草、張易馬鈴薯、蕎麥饸饹等特產,有固原磚雕、春節(六盤山區春官送福)、回族口弦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