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塘巴村 | 隸屬:臺子鄉 |
區劃代碼:632126200210 | 代碼前6位:632126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塘巴,藏語“團巴”的諧音,帳房灘之意,很早之前坐落在這兒的藏族、土族以放牧為生,因此,灘里搭建眾多帳篷。清朝時,由于水源旺、地勢高,不易遭洪水沖毀,從阿士記至大通苑建有4盤“油拉磨”,尤其塘巴境內的水磨多,且運轉時間長,因此十分紅火繁忙。有句順口溜說得好:“世上沒去過,塘巴水磨上磨過,掌柜沒當過,草房的鑰匙拿過”,故名。
基本介紹:
互助縣臺子鄉塘巴村位于互助縣西北部,距縣城威遠鎮3公里,共有12個社、587戶、2518人(其中女性1205人)?偢6100畝(其中水澆地3000畝),人均2.4畝;主要種植小麥、油菜、馬鈴薯和露地蔬菜。從1994年開始,由部分村民自發建設設施農業,為設施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發展,塘巴村設施農業由原來的十幾棟發展到現在的480棟,其中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264棟,形成“上規模、上檔次、集中連片”的千畝設施農業基地,并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設施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由原來每棟收入1000-2000元增加到6000-8000元,最高達1.6萬多元,設施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
歷史沿革:
清代被稱為塘巴堡,下屬塘巴大戶、長壽戶、崖頭戶(威遠鎮)、永安戶(威遠鎮安定)、小寺戶(威遠鎮)、二鄉堡戶(李爾家堡)、鐵嶺戶(吉家灣)、布隆戶(大寺)、公他戶(白崖)、大菜子戶、藥木戶(塘巴岳木溝)13個戶。
1949年解放后,塘巴村屬于城關公社。
1961年大公社被分為小公社,被劃分到臺子人民公社,命名為塘巴大隊。
1983年改為塘巴村,全村共十二個社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塘巴村附近有互助土族故土園、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互助土族風情游覽區、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佑寧寺、南門峽等旅游景點,有互助八眉豬、互助黃芪、互助當歸、互助大黃、互助油菜籽、互助蠶豆等特產,有藏族婚宴十八說、土族婚禮、拉仁布與吉門索、丹麻土族花兒會、青海青稞酒傳統釀造技藝、土族服飾等民俗文化。
區劃: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臺子鄉·塘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