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位于川總公路沿線,隆治鄉東北部溝岔地帶,南北分別與本鄉鐵家村、白武家村接壤。耕地1676畝(其中淺山地1041畝,水澆地635畝)。現有人口234戶,1045人(男616,女429),25——55周歲勞動力人口718人,流動人口126人。
全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產業,隨著“三農”政策的實施,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地方政府的組織帶動和全力扶持,近年來,特色種植業、畜牧養殖業在李家村蓬勃興起,并已形成一定規模,發展形勢良好。李家村旱砂西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1900畝,搭建各類溫棚、拱棚247棟,規模養殖戶達24戶,牛羊自繁自育達500余頭(只),全村有百分之四十的農戶經營特色種植與畜牧養殖業。另外,由于政府對勞務輸出工作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大,內容多,涉及面廣,使群眾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術,外出務工積極,全村跨省外出和省內就地就近就業人口平均每年達373人(次)。
通過對李家村經濟發展的研究分析,發現其主要的優劣勢所在。一是優勢方面:1、村民總體素質高,生產積極性與創業意識強,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2、村“兩委”班子工作熱情高、能力強,工作與項目開展順利,落實到位。3、特色種植業、畜牧養殖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后續發展基礎好。二是劣勢方面:1、信息不靈,市場應變能力較差。2、生產基地位于垣上,受地勢影響,交通不便,供水困難。3、村民處于待發展和正在發展的過程中,資金困乏,啟動和運作困難。
為了使全村經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應著力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改善垣上西瓜生產基地地區的交通和供水條件,解決農民后顧之憂。2、加強生產技能技術指導培訓,解決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問題。3、加強資金幫扶,解決渠道、鋪沙、經濟林栽植等村民力不從心的問題,增強創業決心和信心。
李家村今后的發展方向及需求
通過對近年來李家村經濟的發展狀況,未來的市場前景與政策形勢的分析,李家村應該從如下方面努力,以求更進一步的發展:一是夯實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全面改善全體村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重點解決農路、灌渠整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增強農民生產與創業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立足現實,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在旱砂西瓜生產基地已形成相當規模的基礎上爭取后續資金,更新舊砂西瓜種植面積,加強技術培訓,提供科技保障,使旱砂西瓜成為全村增收的突破口和支撐性產業。三是栽植經濟林,發展雜果經濟。
實現如上發展的主要需求:一、技術技能指導。二、資金幫扶。三、渠系配套、田間道路硬化、信息提供進一步加強和改善。
李家村附近有民和桃花園林鄉村休閑度假區、旱臺遺址、馬廠塬遺址、藥泉山文化游覽區、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高家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民和旱砂西瓜、民和馬鈴薯、民和肉牛、民和羊肉、爆燜羊羔肉、青海梗皮等特產,有土族納頓節、七里寺花兒會、財寶神、藏族婚宴十八說、撒拉族婚禮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