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團結村 | 隸屬:馬場垣鄉 |
區劃代碼:632122200201 | 代碼前6位:632122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本村住著回漢兩個民族,民族團結的意思,故得名團結村。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團結村為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11年12月,團結村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基本介紹:
團結村有19個合作社,居住著回、漢兩個民族785戶人家,總人口3749人,其中:漢族181戶,1015人,共有勞動力1752人,全村耕地面積3044畝,人均耕地面積0.82畝,2008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377.5萬元,人均純收入3674元。全村電話普及率95%。團結村先后兩次被譽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和創建文明村鎮;獲得省級表彰四次、地區表彰五次,縣級表彰三次。
團結村今后的發展方向及需求
1、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特色農業,發展高標準溫棚50座,需求資金150萬元。
2、將全村剩余的道路硬化4公里工程繼續搞完,需要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
3、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引導村民抓
歷史沿革:
建國前稱上莊,1957年稱團結村,1958年稱高級社,1958年為團結大隊,1984年大隊改為團結村,后設團結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團結村附近有民和桃花園林鄉村休閑度假區、旱臺遺址、馬廠塬遺址、藥泉山文化游覽區、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高家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民和旱砂西瓜、民和馬鈴薯、民和肉牛、民和羊肉、爆燜羊羔肉、青海梗皮等特產,有土族納頓節、七里寺花兒會、財寶神、藏族婚宴十八說、撒拉族婚禮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