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鄆城縣 | 隸屬:菏澤市 |
區劃代碼:371725 | 代碼前6位:371725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魯R |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轄區面積:約163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2.09萬人 |
人口密度:約6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6個鎮、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鄆州街道 | 8.02萬人 | 62km2 | 371725001001 121 南城社區居委會
371725001002 122 唐塔社區居委會
371725001003 122 西苑社區…[詳細] |
唐塔街道 | 8.21萬人 | 58km2 | 371725002001 121 樂園社區居委會
371725002002 121 東城社區居委會
371725002003 121 金河社區…[詳細] |
張營街道 | 5.38萬人 | 101.9km2 | 鄆城縣張營鎮位于鄆城縣城東9公里,兩市(濟寧、菏澤)三縣(梁山、嘉祥、鄆城)交界處。北靠200國道,濟(寧)董(口)公路橫穿東西,位優越,交通便利。全…[詳細] |
丁里長街道 | 4.7萬人 | 56km2 | 鄆城縣丁里長鎮位于鄆城縣城東南9公里,聊商公路穿鎮而過。轄32個行政村,總面積56平方公里,3.8萬人,耕地面積3647公頃。1998年以來,鎮黨委政…[詳細] |
黃安鎮 | 5.6萬人 | 78.2km2 | 黃安鎮地處鄆城、鄄城、牡丹區三縣結合部,轄46個行政村、96個自然村,總人口5.6萬人,總面積78.2平方公里,交通和區位優勢明顯,京九鐵路境內建站,…[詳細] |
楊莊集鎮 | 6.64萬人 | 94.09km2 | 楊莊集鎮位于鄆城東北12公里處。素有蓮藕之鄉、韭菜之鄉、江北茄子第一鄉之稱。2000年被省批準為中心鎮,轄63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面積93.4平方…[詳細] |
侯咽集鎮 | 7.4萬人 | 105.16km2 | 侯咽集鎮轄68個行政村,95個自然村,63000人,總面積100.36平方公里,6729.7公頃耕地。2000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鄆城縣是心鎮。
…[詳細] |
武安鎮 | 5.9萬人 | 90km2 | 武安鎮轄61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耕地6067公頃,總人口5.9萬,總面積90平方公里。1998年以來,在抓好主要糧食作物的同時,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詳細] |
郭屯鎮 | 4萬人 | 56.48km2 | 郭屯鎮位于鄆城南12.5公里處,轄22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2001年,有3.32萬人,其中農業人31833人。該鎮背靠“大京九”鐵路,南懷曲菏高速…[詳細] |
玉皇廟鎮 | 6.26萬人 | 90km2 | 玉皇廟鎮位于鄆城縣城西12.5公里;全鎮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58個行政村,85個自然村;53000人,5867公頃耕地,水澆面積達90%以上。該鎮東…[詳細] |
程屯鎮 | 5.1萬人 | 90km2 | 程屯鎮位于縣城北15公里處,全鎮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54個行政村,總人口5.1萬人,耕地5879公頃。聊商公路和京九鐵路貫穿南北,是發展鄉鎮企業、個…[詳細] |
隨官屯鎮 | 4.53萬人 | 84.4km2 | 隨官屯鎮總面積8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93公頃,全鎮轄46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12677戶,45290人。1998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在抓好…[詳細] |
潘渡鎮 | 5.4萬人 | 78km2 | 歷史名鎮—鄆城潘渡鎮(又名潘溪渡),先前曾因八方通衢、商貿繁榮、環境優美而被譽為“古鄆十景”之一。潘渡鎮位于鄆城縣城西北9公里處,總面積78平方公里,…[詳細] |
雙橋鎮 | 2.5萬人 | 44.3km2 | 鄆城縣轄鄉。1958年屬武安公社,1979年建雙橋公社,1984年改雙橋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9公里。面積44.3平方公里,人口2.5萬。220國道…[詳細] |
南趙樓鎮 | 3.5萬人 | 52.3km2 | 鄆城縣轄鄉。1958年建燈塔公社,1959年改南趙樓公社,1963年更名陳里長公社,1974年改南趙樓公社,1984年建鄉。位于縣城南,距縣城25公里…[詳細] |
黃泥岡鎮 | 4.37萬人 | 50.08km2 | 黃堆集鄉古稱黃泥崗,是《水滸傳》中白勝等英雄好漢智取生辰綱所在地,位于縣城東南17公里處,轄3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總面積50.08平方公里,37…[詳細] |
唐廟鎮 | 2.7萬人 | 40.6km2 | 鄆城縣轄鄉。1958年屬黃安公社,1979年建唐廟公社,1984年設唐廟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25公里。面積40.6平方公里,人口2.7萬。面臨22…[詳細] |
李集鎮 | 5.2萬人 | 82.83km2 | 鄆城縣李集鄉位于鄆城西北30公里,地處兩省(河南、山東)三縣(范縣、臺前、鄆城)交界處。背靠黃河,歷史悠久,鄆(城)楊(集)、鄆(城)蘇(閣)兩條公路…[詳細] |
黃集鎮 | 4.76萬人 | 77km2 | 黃集鎮共49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總面積77平方公里,總人口47600人,耕地面積4500公頃。該鄉為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詳細] |
張魯集鎮 | 4.92萬人 | 76.6km2 | 張魯集鎮位于縣城西北,沿黃公路和鄆蘇公路在這里交匯,交通便利。全鄉總面積76.6平方公里,48個行政村40200人。鄉黨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真抓實干…[詳細] |
水堡鄉 | 2.2萬人 | 36.3km2 | 鄆城縣轄鄉。1958年建水堡公社,1961年改玉皇廟公社,1979年重建水堡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西,距縣城20公里。面積36.3平方公里,人…[詳細] |
陳坡鄉 | 2.5萬人 | 51.1km2 | 鄆城縣轄鄉。1958年建紅旗公社,1962年更名陳坡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17.5公里。東臨京九鐵路,濟(寧)董(口)公路橫貫境內…[詳細] |
地名由來:
春秋魯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魯在此駐軍并筑城名鄆,鄆城自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鄆城縣,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東北部,地處黃河下游,介于北緯35°19′~35°52′,東經115°40′~116°08′之間,總面積1643平方公里。[41]鄆城縣屬暖溫帶半濕潤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截至2021年,鄆城縣轄16個鎮、2個鄉、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5]縣政府駐地鄆州街道。[34]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鄆城縣常住人口為1120854人。[40]
隋開皇十年(590年)于萬安縣置鄆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萬安縣為鄆城縣,而鄆之名復見于世。民國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確定鄆城縣為2022年山東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市)。
2022年11月,入選山東省青年發展友好型縣域試點名單。
2022年8月,鄆城縣入選2021年青年人才首選山東20大潛力城市。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鄆城縣為國家級制種大縣(小麥)。
2022年1月,鄆城縣被命名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認定鄆城縣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12月,鄆城縣被確定為第一批山東省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縣。
2021年9月,鄆城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鄆城縣人口數量為112.09萬人,位列菏澤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歷史沿革:
夏代鄆地為徐州之城,商代鄆城稱庇,商王祖乙曾遷都于此。
春秋時境東為魯鄆邑。
西漢屬東郡。
東漢屬濟陰郡。
三國魏、晉為兗州刺史治所。
北魏屬濮陽郡。
北周于古鄆邑置清澤縣。
隋開皇四年(584)改為萬安縣,十八年(598)改為鄆城縣,取古鄆邑為名,屬鄆州。
大業初改東平郡治。
唐屬鄆州。
北宋屬濟州。
金大定六年(1166)徙治盤溝村,即今縣城,屬濟州。
元屬濟寧路。
明屬兗州府。
清屬曹州府。
1914年屬濟寧道。
1925
區劃: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