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濟陽區 | 隸屬:濟南市 |
區劃代碼:370115 | 代碼前6位:370115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魯A |
長途區號:0531 | 郵政編碼:250000 |
轄區面積:約10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0.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66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濟北街道開元大街129號 | |
下轄地區:5個街道、2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濟陽街道 | 7.35萬人 | 91.8km2 | 濟陽街道辦事處 轄6個辦事處,4個社區居委會、22個居委會、55個村委會,面積89.9平方千米。…[詳細] |
濟北街道 | 11.45萬人 | 34.64km2 | 濟北辦事處 轄3個辦事處,2個社區居委會,18個居委會,15個村,人口3.5萬人。…[詳細] |
回河街道 | 3.97萬人 | 88.64km2 | 回河鎮位于山東濟陽縣縣城西南邊緣,地處濟北開發區和崔寨橋頭堡的中間,是濟南北跨、濟北開發區南展的承接之地。
-
交 通
國道220線、省道…[詳細] |
垛石街道 | 5.24萬人 | 175km2 | 垛石鎮歷史沿革:
1957年2月建垛石橋鄉,1984年3月建垛石橋鎮,鎮政府距濟陽縣城15公里。2001年3月,垛石鎮由垛石橋鎮、…[詳細] |
曲堤街道 | 5.23萬人 | 153km2 | 地理位置:曲堤鎮位于濟陽縣東北部,東與仁風鎮接壤,北與商河縣交界,西與垛石鎮相接,南與濟陽鎮相連。
交 通:國道220線橫穿…[詳細] |
仁風鎮 | 4.31萬人 | 127km2 | 一、歷史沿革
唐代名將薛仁貴征西時路過此地,當地百姓十分歡迎,薛仁貴見此地百姓善良、淳樸、熱情,仁義之風盛行。薛仁貴就將此地命名為…[詳細] |
新市鎮 | 2.64萬人 | 102km2 | 一、地理地貌
新市鎮位于濟陽縣西北部,距縣城24公里,西與臨邑縣搭界,北與商河縣毗鄰。轄五個管區,77個行政村,面積99平方公里…[詳細] |
地名由來: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置縣,因其地處濟水之北,故名為濟陽縣。
基本介紹:
濟陽區建置于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因其位于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1855年,黃河奪濟水故道入海,濟陽縣遂地處黃河下游北岸。縣境隔黃河與歷城區、章丘市、鄒平縣相望,東北、北部與惠民縣、商河縣接壤,西北、西部與臨邑縣、齊河縣相連,西南與天橋區毗鄰。地理坐標:北緯36°41′—37°15′,東經116°52′—117°27′。
濟陽區境南北長39公里(最大直線距離,下同),東西寬48.1公里,總面積1076.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7.4萬畝,人均耕地1.84畝。2008年年末總人口54.42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7.56萬人。全縣共轄8鎮2街道辦事處,
榮譽排行:
2024年6月,被確定為2023年山東省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
2022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確定濟陽區為2022年山東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市)。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濟陽區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11月,濟陽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2021年7月,濟陽區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舞蹈)。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濟陽區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濟陽區人口數量為40.18萬人,位列濟南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1位,位列山東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第119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353位。
歷史沿革:
春秋為齊梨邑地。
秦置著縣于今縣西北,又置漯陰縣于今縣西,同屬濟北郡。
兩漢漯陰屬平原郡,著縣屬濟南郡(國)。
三國魏、晉同屬濟南國(郡)。
晉末亂后廢漯陰,南朝宋于其境依置臨邑縣,治今孫耿鎮。
北齊廢著縣,臨邑屬齊州。
隋屬齊郡。
唐屬齊州。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割臨邑縣的故著縣及章丘一部分地置濟陽縣,治標桿鎮(今濟陽街道),屬濟南府。
1913年濟陽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
1928年道廢
區劃: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