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坦埠鎮 | 隸屬:蒙陰縣 |
區劃代碼:371328103 | 代碼前6位:371328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魯Q |
長途區號:0539 | 郵政編碼:276000 |
轄區面積:約8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水明崖村 | ~202 | 村莊 | 水明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艾山前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艾山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東坦埠村 | ~213 | 鎮中心區 | 東坦埠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西坦埠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西坦埠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故縣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故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來石莊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來石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響水莊村 | ~217 | 村莊 | 響水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蹇家莊村 | ~218 | 村莊 | 蹇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來石萬村 | ~219 | 村莊 | 來石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崖村 | ~222 | 村莊 | 西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西崖村 | ~223 | 村莊 | 東西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崖村 | ~224 | 村莊 | 東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東門村 | ~225 | 村莊 | 下東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極山村 | ~226 | 村莊 | 南極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金錢官莊村 | ~227 | 村莊 | 金錢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闞家莊村 | ~230 | 村莊 | 闞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戴家莊村 | ~231 | 村莊 | 戴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家莊村 | ~232 | 村莊 | 黃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硯池萬村 | ~233 | 村莊 | 硯池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海龍萬村 | ~234 | 村莊 | 海龍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鑫中山村 | ~236 | 鎮鄉結合區 | 鑫中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諸夏社區 | ~237 | 村莊 | 諸夏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河南社區 | ~238 | 村莊 | 河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潘莊社區 | ~239 | 村莊 | 潘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家莊社區 | ~240 | 村莊 | 張家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傳說元初杜姓建村,因附近有一荒丘,曾是野獸、強人出沒的地方,路人望之生畏,故名憚阜。因地勢平坦,三面環水而得名。鎮以村名。
基本介紹:
坦埠鎮歷史悠久,清末為東一區坦埠鄉,民國初為坦埠區,1962 年 成立坦埠人民公社,1984年建鎮。全鎮土地總面積80.5平方公里,人口3.26萬,轄35個行政村。位于沂蒙山區東部,南鄰沂南,東鄰沂水,有蒙陰東大門之稱。
鎮內由三縱一橫四條青石、砂石山脈組,西高東低,北高南低,以潮潤的濕地氣候為主,省道“兗石”公路穿鎮而過,梓河支流川行其內,有大1型水庫一座。坦埠鎮歷來為商賈云集,物轉貨移之地,境內有中山寺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 革命歷史紀念遺址──將軍洞系著名的孟良固戰役陳(毅)、粟(裕)前線指揮部所在地;千年古剎中山寺,座落于省級森林公園──中山寺林場懷抱之中,古鐘鳴幽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2023年山東省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名單公布,坦埠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中山寺位于蒙陰縣坦埠鎮,年代為唐至中華民國,類別為古建筑。中山寺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西崖鄉村旅游區位于蒙陰縣坦埠鎮東西崖村。東西崖村位于坦埠鎮北部約4公里處,坦常路穿村而過,梓河縱貫南北,全村總面積5320畝,其中耕地面積1640畝,全村共有606戶,2137人,人均純收
下東門關帝閣位于蒙陰縣坦埠鎮下東門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下東門關帝閣是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元朝末年改稱坦埠。
據《公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十四世志糾自上東門遷此居住。
清康熙《蒙陰縣志》記載,坦埠是“莒州鹽徒(私鹽販子)要路,明朝委義民官守之。
”清末(1910)屬東一區。
1921年,為坦埠區。
1933年,為縣第六區。
1937年,為坦埠鄉。
1938年,復為六區。
1948年,為坦埠區。
1951年,改稱第七區、坦埠鄉。
1958年春,調為坦埠鄉,同年10月,與舊寨鄉合并成立坦埠人民公社。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