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陰縣 | 隸屬:濟南市 |
區劃代碼:370124 | 代碼前6位:370124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魯A |
長途區號:0531 | 郵政編碼:250000 |
轄區面積:約7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2.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6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榆山街道 | 12.8萬人 | 50km2 | 榆山街道在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北部、黃河東岸。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10萬。鎮人民政府駐黃河路南端,因縣得名。自隋大業二年(606年)起…[詳細] |
錦水街道 | 3.5萬人 | 34.68km2 | 錦水街道地處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城青龍路以西。轄區內共有22個行政村,分別是中土樓村、北土樓村、南土樓村、堡子村、西三里村、大佛寺村、山頭村、前阮二村、…[詳細] |
東阿鎮 | 2.07萬人 | 81.89km2 | 東阿鎮地處平陰縣西南部,春秋時期稱谷邑,明洪武八年(1375年)東阿縣城遷于此始稱東阿。1946年底,東阿一區劃歸平陰縣。1952年設東阿鎮…[詳細] |
孝直鎮 | 4.03萬人 | 126.15km2 | " 孝直鎮地處平陰、肥城、東平三縣(市)交界處,因恪守孝道,忠厚信直而得名。2005年11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原孝直鎮、店子鄉合并為孝直鎮,合并…[詳細] |
孔村鎮 | 2.7萬人 | 99.66km2 | "孔村鎮地處縣城南13公里,因鎮駐地在孔村村而得名。2005年11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原孔村鎮、李構鄉合并為孔村鎮,合并后面積126平方公里,耕地3…[詳細] |
洪范池鎮 | 1.54萬人 | 95.6km2 | 洪范池鎮地處平陰縣西南端,因鎮駐地有一歷史名泉洪范池而得名。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2096公頃,下轄34個行政村。8263戶,28016人…[詳細] |
玫瑰鎮 | 2.68萬人 | 98.48km2 | 玫瑰鎮地處縣城西南部,因盛產玫瑰花而得名。2005年11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原玫瑰鎮、刁山坡鎮合并為玫瑰鎮。合并后面積136平方公里,耕地…[詳細] |
安城鎮 | 2.99萬人 | 112.7km2 | 安城鄉地處縣境東北部,曾是《漢書》記載的濟北國都——北安故城所在地,安城鄉因此而得名。2005年11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原安城鄉、欒灣鄉合并為安城鄉…[詳細] |
地名由來: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改稱平陰縣。因境內地處古東原地平,又位于濟水之陰而得名。
基本介紹:
平陰縣屬濟南市,位于濟南市西南部,地處北緯36°1′~36°23′、東經116°12′~116°37′,是濟南、泰安、聊城三市的交會點,東北至濟南67千米,東南至泰安72千米,西至聊城63千米?h境北起安城鎮王營村北黃河中心航道,南至洪范池鎮南劉莊南山頂,東起安城鎮東毛鋪村東天堂山頂,西至東阿鎮姜溝村西。南北最長50千米,東西最寬37千米,面積8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陰縣地處泰山西延余脈與魯西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南部系匯河沖積平原;西北部靠黃河,為灘區澇洼地帶;中部隆起,屬淺切割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山巒崗埠綿延起伏,縱橫交錯,面積515.16平方千米,海拔一般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5年1月,被認定為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
2024年11月,2024全國縣域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百強縣揭曉,平陰縣位列第85名。
2024年2月,平陰縣被認定為2023年度山東省水資源集約節約示范縣。
2023年12月,平陰縣玫瑰種植系統被認定為山東省第二批農業文化遺產資源。
2023年3月,平陰縣被確定為2022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
2022年12月,平陰縣被確定為2022年度山東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縣。
2022年8月,平陰縣入圍2021年度中國縣級政府政務誠信綜合水平百強縣。
2022年4月,教育部確定平陰縣為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
歷史沿革:
秦朝初屬東郡,后屬濟北郡。
西漢時平陰為盧縣地(治所在長清孝里一帶);東漢建武年間,初設平陰縣,平陰、盧縣二縣并存(此說源于明代于慎行主編的《兗州府志》)屬濟北國。
隨后被后趙、前燕、后燕、前秦、南燕占領。
劉宋永初元年(420)復歸盧縣。
后又經北魏、北周時曾屬濟北郡和肥城郡。
隋開皇十四年(594)設榆山縣。
大業二年(606)正式改稱平陰縣(據此說平陰已立縣1400余年)。
唐朝,平陰縣先后屬于河南道的鄆
區劃: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