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口鎮 | 隸屬:彬州市 |
區劃代碼:610482107 | 代碼前6位:610482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87.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水口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水口村村委員會![詳細] |
大王村 | ~201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水口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水口鎮政府![詳細] |
小王村 | ~202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小王村村民委員會,歸水口鎮![詳細] |
白土村 | ~208 | 村莊 | 1984年以前為白土生產大隊,1984年以后改名白土村村民委員會,歸水口鎮管轄![詳細] |
張家堡村 | ~210 | 村莊 | 張家堡南邊的下莊村、菜花嘴,這兩個小村原為下莊大隊(實際只有兩個生產隊、僅200多人),張家堡、下莊村和菜花嘴在舊社會為一個堡,解放后為3個自然村。1…[詳細] |
九田村 | ~214 | 村莊 | 1949年以前九田村為一個自然村;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和寺玉村合并稱九田村至今,歸水口鎮管轄![詳細] |
西留村 | ~215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西留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呂興村 | ~217 | 村莊 | 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呂興村村民委員會,歸水口鎮管轄。…[詳細] |
底店村 | ~218 | 鎮中心區 | 該村漢代隸屬底店亭,唐代時歸底店里管轄,宋代設底店鄉(足500戶以上),元代仍為底店里;明代歸永平底店里管轄,清代底店村是彬州5鄉9里221村之一;民…[詳細] |
大車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漢代大車村隸屬底店亭,大唐時隸屬底店里(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宋代設底店鄉,元代仍屬底店里,明代隸屬永平鄉底店里,清代大車村是邠州5鄉9里221村之一…[詳細] |
小車村 | ~221 | 村莊 | 小車村在秦漢時稱小車亭,轄現在晁塬村;大唐時期稱小車里;宋代稱小車村,隸屬底店鄉;元代,設村社里甲,稱小車里;明代稱小車村,轄晁塬、盤道坡村;清代的小…[詳細] |
牛三堡村 | ~227 | 村莊 | 牛三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二屯村 | ~228 | 村莊 | 西二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長祿村 | ~229 | 村莊 | 長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為白土縣,后因移此地勢低洼移縣治于今城中,又有四水在此交匯為水口,遂改稱水口鎮。
基本介紹:
水口鎮地處彬縣南塬, 境內平均海拔1000-1300米,總面積67.0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1099.31畝,人均約1.9畝。水口鎮塬面地形大致似“川”字形,東西兩塬窄而較短,中塬寬而較長,縣道彬底公路貫穿其中,全鎮入村道路已全部砂石化。鎮政府駐地水口村,距縣城約11公里,交通較為便利,全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到2005年年底,全鎮共4023戶,68個村民小組,人口16510人。彬縣自商以來3100余年的城鎮歷史變遷中,水口地區曾有過一段輝煌。北魏盛興二年(公元468年)設白土縣,治所在今彬縣西南十里水口塬,是關中通往豳州城(今縣城)及絲綢之路西行古道的必經之地。隋開皇三年(公元584年)改
榮譽排行:
2022年7月,被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2022年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及鄉村旅游示范村。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水口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水口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文化旅游:
侍郎湖生態旅游景區位于彬州市城南33公里處的水口鎮牛北村。湖面面積370畝,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可達18米,總庫容約385萬立方米,是陜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譽。這里可謂是
歷史沿革:
北魏皇興二年(468年),在此設白土縣,是關中通往豳州城(今縣城)及絲綢之路古道的必經之地。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白土縣為新平縣,移縣治于今城中。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太峪聯保。
1953年,屬第八區(新平區)管轄。
1956年3月,撤區并鄉,設水口區。
1958年8月,成立水口公社。
1984年,政社分設,設水口鄉。
1998年,撤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