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虢鎮街道 | 隸屬:陳倉區 |
區劃代碼:610304001 | 代碼前6位:61030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人口數量:約6萬人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街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管轄區域為虢鎮城區東段,故名。是東街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名稱![詳細] |
中街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因管轄區域為虢鎮城區中段,故名。根據《關于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請示的批復》(寶縣社發(2001)003號文件),社區成立于2001年10月28日,屬板塊…[詳細] |
西街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管轄區域為虢鎮城區西段,故名。根據《關于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請示的批復》(寶縣社發(2001)003號文件),社區成立于2001年10月28日,屬板塊…[詳細] |
陳倉中路社區 | ~004 | 主城區 | 陳倉中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虢磻路社區 | ~005 | 主城區 | 虢磻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城南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城南社區:2023年7月成立,轄盛世華莊等小區![詳細] |
南堡村 | ~200 | 主城區 | 以該村在虢鎮城南并建有圍墻,故名南堡村。由原在此設立的南堡生產大隊更名名為南堡村村民委員會。是南堡村村民自治組織的名稱![詳細] |
東堡村 | ~201 | 主城區 | 因在虢鎮城東并建有圍墻而得名。1949年7月屬寶雞縣虢鎮鄉,1964年8月虢鎮人民公社更名城關人民公社,村名為寶雞縣城關人民公社東堡大隊。1984年改…[詳細] |
北堡村 | ~202 | 主城區 | 該村在虢鎮城北并建有圍墻,名為北堡村。1949年7月屬寶雞縣虢鎮鄉,1964年8月虢鎮人民公社更名城關人民公社,村名為寶雞縣城關人民公社北堡大隊;19…[詳細] |
西堡村 | ~203 | 主城區 | 該村在虢鎮城西并建有圍墻故名西堡村。1958年11月(市直管鄉)屬寶雞市虢鎮人民公社,村名西堡生產大隊;1964年8月虢鎮人民公社更名城關人民公社,村…[詳細] |
高家堎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高家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曾是周文王母弟虢仲封地而得名。
基本介紹:
虢鎮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11年7月,是撤銷虢鎮,新設三個街道辦事處之一。西臨千渭街道辦事處,北依周原鎮,東與東關街道辦事處接壤,南隔渭河與磻溪鎮相望,地處陳倉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東堡、西堡、南堡、北堡、高家堎5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東街、西街、中街3個社區33個居民小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總人口50901人,其中農村人口13413人。
虢鎮歷史久遠,文化積淀深厚。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及其部落活動的主要區域。西周時這里是周文王胞弟虢仲的封地——西虢國的國都。秦武公時秦國就在這里設置了虢縣。南北朝時這里設置了權力很大的武都郡。北周時在這里設置了朔州
歷史沿革:
西周時,為周武琡虢仲封國時置虢縣。
秦、漢、隋、唐、宋和元朝前期一直為虢縣縣城。
元朝中期降虢縣為鎮,屬寶雞縣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寶雞縣政府駐地由寶雞遷往虢鎮。
1952年8月,設虢鎮區,轄14鄉。
1956年9月,設為虢鎮鎮。
1958年,改為虢鎮公社,轄8個生產大隊,同年12月,將虢鎮改為大公社,轄11個管理區和虢鎮。
1961年,恢復虢鎮公社,轄8個生產大隊。
1964年8月,改為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