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坊鎮 | 隸屬:合陽縣 |
區劃代碼:610524102 | 代碼前6位:6105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E |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轄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街道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61年設南街、東街、西街生產大隊,1982年設坊南村、坊東村、坊西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坊南村、坊東村、坊西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街道社區居…[詳細] |
渤海社區 | ~002 | 村莊 | 南渤海村、北渤海村合并取渤海,居委會在南渤海村![詳細] |
乾落社區 | ~003 | 村莊 | 1961年設為乾落村、高家坡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乾落村、高家坡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乾落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嘉德社區 | ~004 | 村莊 | 1961年設嘉德村、顏家坡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嘉德村、顏家坡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嘉德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金家莊社區 | ~005 | 村莊 | 1958年設曙光、王家莊生產大隊,1982年設金家莊村、王家莊子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金家莊村、王家莊子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金家莊社區居民委員…[詳細] |
清善社區 | ~006 | 村莊 | 1961年設東清善村、西清善村、南伏蒙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東清善村、西清善村、南伏蒙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清善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三蒙社區 | ~007 | 村莊 | 西蒙村、中蒙村、東蒙村三村合并,取三蒙村,居委會在西蒙村。…[詳細] |
北伏蒙社區 | ~008 | 村莊 | 1961年設北伏蒙村、小伏六村、太里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北伏蒙村、小伏六村、太里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北伏蒙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中東雷社區 | ~009 | 村莊 | 取中雷村、東雷村各一字。1961年設中雷村、東雷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中雷村、東雷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中東雷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賀家莊村 | ~211 | 村莊 | 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為新增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更名為賀家坡村民委員會,2001年以前歸原獨店鄉管轄,2002年撤獨店鄉后歸和家莊鎮管轄![詳細] |
趙家村 | ~214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趙家村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東方紅”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趙家村民委員會![詳細] |
福德村 | ~215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福德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紅衛‘’大隊,1968年恢復原村名,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福德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南岳莊村 | ~216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岳莊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七一”大隊,1968年恢復原村名,1982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南岳莊大隊,1984年體…[詳細] |
靈泉村 | ~217 | 村莊 | 靈泉村交通方便,分為老城堡和新村兩部分。林木覆蓋率25%。
靈泉村科學規劃,建成了一個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組建了歌舞隊、健身隊等,農…[詳細] |
大伏六村 | ~218 | 鎮中心區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大伏六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紅旗‘’大隊‘,1970年恢復原村名,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為大伏六村民委…[詳細] |
和陽村 | ~224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和陽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向陽大隊,1970年恢復原村名,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和陽村民委員會![詳細] |
靈井村 | ~225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靈井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朝陽‘’大隊,1970年恢復原村名,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為靈井村民委員會。…[詳細] |
坤龍村 | ~229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坤龍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更名為‘’東方紅‘’大隊,1970年恢復原村名,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坤龍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朝時,因商賈云集、手工作坊眾多而得名。
基本介紹:
坊鎮位于合陽縣城以東10公里處,明朝時因商賈云集,手工作坊林立而成集市,故稱坊鎮。古-往來,夏陽渡和朝韓大道必經此地,因此,歷史上素有“合陽首鎮”之說。轄區海拔600—800米,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373戶,總人口43049人。
坊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5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53.3毫米,無霜期193天,水資源豐富,屬抽黃東雷、紅旗水庫和申都供水灌區。中西部機井星羅棋布,達60多眼。
境內交通便捷,合(陽)洽(川)公路橫穿東西,坊(鎮)百(良)、坊(鎮)新(池)公路貫穿南北,是通往洽川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路。通訊條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坊鎮被命名為第三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
2022年7月,被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2022年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及鄉村旅游示范村。
2019年12月,坊鎮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2014年7月,坊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5年10月,坊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文化旅游:
坊鎮王氏民居時代:清地址:渭南市合陽縣坊鎮南街村保護范圍:民居本體,其南北寬116米、東西長65米。建設控制地帶: A區外延10米。2014年,坊鎮王氏民居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
靈泉村古建筑群時代:清地址:渭南市合陽縣坊鎮靈泉村保護范圍:靈泉城址、靈泉黨氏祠堂、黨氏南祠堂、寨子等圍墻四周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延50米。2014年,靈泉村古建筑群被陜西省人民
福山寺·明~清·合陽縣坊鎮靈泉村東南。保護范圍:寺院圍墻四面外延50米,上山道路兩邊各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面外延100米。2003年,福山寺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文物
靈井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西周、漢地址:渭南市合陽縣坊鎮靈井村保護范圍:東、南兩邊至徐水溝支溝,北至徐水溝,西至靈井村。建設控制地帶: A區外延100米。2014年,靈井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坊鎮公社。
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保留原建制。
2002年,撤鄉并鎮,將原伏六鄉并入坊鎮。
2011年,坊鎮機構改革將知堡鄉(政府駐南知堡村)并入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