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井鎮 | 隸屬:合陽縣 |
區劃代碼:610524101 | 代碼前6位:6105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E |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轄區面積:約69.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甘井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61年設甘井生產大隊、堡子生產大隊、趙家嶺生產大隊,1984年設趙家嶺村村民委員會、甘井村村民委員會、堡子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甘井社區居民委…[詳細] |
佃頭社區 | ~002 | 村莊 | 1961年設佃頭生產大隊、西陽生產大隊,1984年設佃頭村村民委員會、西陽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佃頭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麻陽社區 | ~003 | 村莊 | 1961年設麻陽產大隊、武陽生產大隊,1984年設武陽村村民委員會、麻陽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麻陽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仙宮社區 | ~004 | 村莊 | 1961年設仙宮生產大隊、城后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仙宮村村民委員會、城后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仙宮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萬年社區 | ~005 | 村莊 | 1961年設萬年生產大隊、北張莊生產大隊,1984年設北張莊村村民委員會、萬年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萬年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小村社區 | ~006 | 村莊 | 1961年設孟村生產大隊、小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孟村村民委員會、小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小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趙莊社區 | ~007 | 村莊 | 1961年設趙莊生產大隊、型莊生產大隊,1984年設型莊村村民委員會、趙莊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設趙莊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同堤坊村 | ~204 | 村莊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同堤坊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同堤坊村民委員會。…[詳細] |
護難村 | ~206 | 村莊 | 相傳,漢武帝東巡時,曾在此地遇大雨不能前行,糧草耗盡,后經村民保護脫險。…[詳細] |
北伍中村 | ~207 | 村莊 | 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時新增為北伍中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北伍中村民委員會。…[詳細] |
龍泉村 | ~211 | 村莊 | 唐代形成村落,村北溝澗方石上有2孔如乳鼻水泉,流涌動,味甘冽,取名龍泉。…[詳細] |
城后村 | ~219 | 村莊 | 村落在魏長城之緊北,宋代形成村落。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時新增為城后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名為城后村民委員會。…[詳細] |
西下坊村 | ~220 | 村莊 | 西下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朝陽村 | ~221 | 村莊 | 用旭日東升,蒸蒸日上表達美好愿望。1970年由牛莊村、陳峪村等組成朝陽村生產大隊,1984年設朝陽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休里村 | ~222 | 村莊 | 為駐地在西休里(取“休里”二字)的群眾自治組織。…[詳細] |
楊村村 | ~223 | 村莊 | 楊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罕井姓人居此,后以諧音得名甘井。
基本介紹:
甘井鎮地處合陽縣城西北12公里處,土地面積69.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萬 人,海拔在800至1200米之間,屬溫帶季風氣候,早晚溫差大,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無霜期短。境內交通方便,鐵路、公路四通八達,郵電、通訊、電力條件良好。
甘井近年來依托省農科院試驗示范基地的科技優勢,堅持“穩糧、優果、興菇、壯牧、擴林、發展旅游”的經濟發展思路,形成了“四大基地”:優質小麥1萬畝,優質蘋果3萬畝,香菇200萬袋和雜果林 1萬畝。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大,全鎮建成井(站)110眼(座),鋪設地埋管道132公里,修筑灌溉渠道54公里,設施灌溉面積4.6萬畝。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2023年陜西省鎮(村)級林長制示范點名單公布,甘井鎮榜上有名。
2022年9月,甘井鎮被命名為第二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甘井鎮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蘋果)。
文化旅游:
北伍中奎星塔時代:清地址:合陽縣甘井鎮北伍中村保護范圍:塔基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北伍中奎星塔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甘井公社。
1959年,屬韓城縣合陽鎮公社甘井管理區。
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時復稱甘井公社。
1997年,更名甘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