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潭鎮 | 隸屬:禮泉縣 |
區劃代碼:610425110 | 代碼前6位:610425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夏侯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夏侯氏族在此建堡獨居,故名夏侯村。1956年1月屬石潭鄉管理;1958年9月屬石潭人民公社夏侯大隊;1958年12月屬乾縣注泔公社屬屈家管區;1961…[詳細] |
董家村 | ~201 | 村莊 | 北宋初,董姓人居于此,稱董家村。1958年9月屬石泉人民公社,稱董家大隊,轄董家、段家、駱駝項;1958年12月撤銷禮泉縣,并入乾縣,屬乾縣注泔公社石…[詳細] |
石泉村 | ~203 | 村莊 | 石泉村以石泉小河而得名,石縫出水,人稱石泉![詳細] |
店頭村 | ~206 | 村莊 | 因村莊地處小河西岸,村頭系涇南,泔北交通要到,又旁設店鋪,故名![詳細] |
刀陳東村 | ~207 | 村莊 | 清初,為防匪患,御敵自衛村中涌現一批舞弄大刀的陳姓俠義刀客,村更名為刀陳村,村子又分為東西兩個區域,主干道以東稱為刀東村。村委會位于刀東村,故名刀東村…[詳細] |
刀陳西村 | ~208 | 村莊 | 明時屬十孝鄉夏侯里,稱石井村,清初,為防匪患,自衛,有一弄大刀的陳姓刀客,更名為刀陳村,村子又分為東西兩個區域,主干道以西稱為刀西村。村委會位于刀西村…[詳細] |
北其村 | ~209 | 村莊 | 明末(公元1600年前后),張姓人在建村時,有耕地七百畝,百畝為一頃,即七頃,得村名七頃村,取諧音為其輕村。后分為南北兩個村子,北邊稱北其輕村,后人簡…[詳細] |
杜家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杜姓人從咸陽北杜遷居于此,故為杜家村![詳細] |
鐵羅村 | ~217 | 村莊 | 羅氏兄弟由胡羅村遷至衛寧堡以打鐵為生,村民常用鐵具,改名鐵羅村![詳細] |
南其村 | ~218 | 村莊 | 明末(公元1600年前后)張姓人建村時,有耕地七百畝,百畝為一頃,即七頃,得村名七頃,后以諧音其”代替“七”。清康熙年間(約公元1680年),張姓一支…[詳細] |
上石村 | ~219 | 村莊 | 據劉氏族譜記載,上石村源自唐朝,明時劉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居落戶此地,因村東小河長流水瀑布垂懸,石群聳立,景色奇特,引人前往欣賞,故取名賞石村,后誤寫…[詳細] |
新同村 | ~225 | 村莊 | 1958年9月屬石泉公社,稱心同大隊,轄羅家、賀家;1958年12月撤銷禮泉縣制,并入乾縣屬乾縣注泔公社石泉管區,稱謂未變;1961年10月恢復禮泉縣…[詳細] |
大同村 | ~226 | 鎮鄉結合區 | 2005年10月高家村、虎溝村、楊鐵村,合并設立大同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1958年“大同大隊”中的“大同”,具體含義已無從考證![詳細] |
楊車村 | ~227 | 村莊 | 楊家村和車家村合并而成,稱楊車村。1958年9月屬石泉公社,稱心同大隊;1958年12月撤銷禮泉縣制,并入乾縣屬乾縣注泔公社石泉管區,稱謂未變;196…[詳細] |
底石村 | ~228 | 村莊 | 明時屬十孝鄉夏侯里,位于響石潭底部,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上石村有一眼“響石潭”泉水,故得名。
基本介紹:
禮泉縣轄鄉。1958年建石泉公社,1961年更名石潭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北部,鄉政府駐夏侯村,距縣城11公里。面積85平方公里,人口2.6萬。禮(泉)淳(化)公路過境。轄上石、赤邢、茍家、夏侯、羅家、楊鐵、李家、刀東、刀西、南劉、賀家、虎溝、小坳、西店頭、石泉、楊家、董家、杜家、高家、北其、南其、車家、鐵羅、小河楊、寧家嶺25個村委會。工業以建材生產為主。農業主產小麥、蘋果。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石潭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石泉煉鋼爐時代:1958年地點:禮泉縣石潭鎮石泉村小學后保護范圍:以煉鋼爐遺存為中心,四周分別向外延伸16米;南北寬52米,東西長72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圍各外延4米的范圍。2008年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夏侯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醴泉縣汀西鄉。
1956年3月,改為石潭鄉。
1961年8月,成立石潭鎮公社。
1984年4月,改設石潭鄉。
1998年9月,撤鄉設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