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煙霞鎮 | 隸屬:禮泉縣 |
區劃代碼:610425105 | 代碼前6位:610425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11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4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官廳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唐時此處是文武百官祭祀唐太宗李世民停歇的地方,稱接官亭。明中葉,人們建村居其側,稱官廳村。另有一說,明永樂二年(1404),村劉姓先祖連公功成隱退,潛…[詳細] |
山底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本村沿九嵕山下居住,道路彎曲、層層梯田、七溝七深。相傳明朝官員張公遠的兒子在此筑城遂成村落,以居九嵕山之陽山底得名山底村;今村民多為張、于、宋、劉姓,…[詳細] |
上古村 | ~218 | 村莊 |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葬禮樂隊在此列陣得村名上鼓。明萬歷年間村董姓先祖于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一帶遷入。為不忘舊情有個念想,將“上鼓”改為“上古”![詳細] |
袁家村 | ~223 | 鎮中心區 | 禮泉縣袁家村位于中國陜西關中平原腹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分為南部臺塬和北部丘陵溝壑區兩大類。袁家村周遍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詳細] |
東坪村 | ~225 | 村莊 | 村處九嵕山以東平地得名東坪村,處唐昭陵陵園中心區;相傳唐時當地人多為皇家墓?词厝耍翊迕穸酁樗巍⒃、于、楊姓,另有婁、張等姓![詳細] |
盧家河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據村《盧氏族譜》記載,村盧姓先祖盧景秀元代時從范陽(今河北省涿縣)初遷涇陽縣,明萬歷四年(1575)舉族遷今址涇河右谷口東南約500米泔水之濱,依泔河…[詳細] |
趙家巖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趙家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大陽村 | ~231 | 村莊 | 東漢建武十四年(38)前,黨姓人居此,得名黨村;清中葉,村已無黨姓,村北荒坡多大石,遠眺像羊群,改名大羊村,后用同音“陽”字代替,故名。村名來歷有一民…[詳細] |
石坡村 | ~233 | 村莊 | 元末,劉姓人從今四川綿陽一代初遷涇陽縣,后于明萬歷年間舉族遷涇河谷口兩畔依崖挖窯而居,窯前為荒坡多卵石,遂取名石坡村![詳細] |
西頁溝村 | ~235 | 村莊 | 據村老爺廟墻壁文字記載,村韓、楊、董、王、劉、張等姓先祖于明代時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相繼遷入,沿溝西岸挖窯而居,置田造地,遂成村落,因溝得名西頁溝村。…[詳細] |
灣里村 | ~246 | 村莊 | 人在涇河拐彎處建村定居,得名灣里村。1956年1月屬煙霞鄉;1958年11月牧鹿村、灣里王、灣里高,與加咀、石坡、馬巖合并為高王石馬大隊,屬趙鎮公社北…[詳細] |
御駕宮村 | ~247 | 村莊 |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后人祭拜祖先路過此地,為必歇之地,故稱御駕宮村。…[詳細] |
馬峪寨村 | ~248 | 村莊 | 明時為軍隊的馬隊駐扎地,故名馬旗寨村。2014年12月馬寨村,嚴峪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馬峪寨村。…[詳細] |
西屯村 | ~249 | 村莊 | 唐初,此地為屯糧放草重地,又處唐昭陵御道西,得名西屯![詳細] |
老軍營村 | ~250 | 村莊 | 唐末,守衛太宗李世民昭陵的老將軍在此居住安家立業,故名老軍營村。…[詳細] |
崔劉巖村 | ~251 | 村莊 | 根據查崔氏人家,劉氏人家遷入至此,2014年12月崔巖村、劉巖村合并,各取姓氏一字,因故得名![詳細] |
韓窯村 | ~252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韓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初遷今阡東鎮韓家店,始祖韓景春官居明監察御史。明末清初村韓姓先祖韓承公從韓家店遷今址,挖窯而居漸成村落,得名韓窯村![詳細] |
北屯村 | ~253 | 村莊 | 秦代屬谷口縣所在地,隋朝改為北屯鎮,明清時期北屯屬通往南北東西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渡口,是東西南北客商囤貨歇腳之重地,當時號稱關中道,四大名鎮之一,北屯古…[詳細] |
高坡村 | ~254 | 村莊 | 村內主干路海棠坡為南北走向,坡度極高,由此得名高坡村![詳細] |
永紅村 | ~255 | 村莊 | 2014年12月王坪村、季家坡村、東頁溝村合并,取永盛紅火發展意,得名永紅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漢代隱士鄭子真隱居于九峻山南麓,鑿洞為室,隱居耕讀。早晨,朝霞滿天,霞光入室,鄭子真便把他的窯洞稱為“煙霞洞”。鎮因此洞而得名。
鄭子真(生卒年不詳),名樸,字子真。西漢末年左馮翊谷口(今陜西禮泉東北)人。隱逸民間,修身自保,非其所有,決不茍求。耕于巖石之下,名震京師。漢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相聘,他則不詘而終。 生平 耕讀不仕,修道靜默,世服其清高。朝…… 鄭子真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煙霞鎮轄46個行政村,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4萬公頃,總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8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8.5%,實現農業總產值6772萬元,同比增長16.8%,實現財政總收入13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0元。
優果工程:大力推廣“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四項技術,完成果樹大改形786.67公頃,在北二、盧家河、趙崖、大陽、西一等村建立了優果工程示范園。發展梅、杏、柿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雜果200公頃,推廣果品紙套袋666.67公頃,優果率達到80%以上。
奶畜養殖: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理念,大力推廣“公司+基
榮譽排行:
2022年2月,煙霞鎮被推薦為陜西省第二批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2021年11月,煙霞鎮入選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2021年8月,煙霞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
2014年7月,煙霞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煙霞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09年8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煙霞鎮為陜西省重點鎮。
文化旅游:
昭陵位于陜西省禮泉縣東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嵕山,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有涇水環繞其后,渭水縈帶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唐太
游走大唐盛世,體驗關中風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風格迎接八方來客,舉村共創繁榮。袁家村坐落在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九嵕山下,處在西咸半小時經濟圈內,312國道、福銀高速、隴海鐵路近在咫尺,107省道
名稱:長樂公主墓景區位置:禮泉縣煙霞鎮靈光村級別:一般景區簡介:長樂公主(公元621年-643年)李麗質。唐太宗嫡長女,母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女。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詔封長樂
煙霞草堂時代:清末地點:禮泉縣煙霞鎮山底村保護范圍:煙霞草堂遺址圍墻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東西長195米,南北寬180米。2008年,煙霞草堂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崇禎年間,境域歸六仲鄉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歸第五區北屯鎮管轄。
1956年,歸屬趙鎮公社。
1961年,將9個公社設為20個公社,煙霞公社從趙鎮公社中析出。
1984年底,改為煙霞鄉。
2002年2月,北屯鎮與煙霞鄉合并,成立煙霞鎮,設有北屯辦事處。
2006年6月,撤銷北屯辦事處。
山底御杏是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山底村的特產。禮泉山底御杏由于生長在禮泉九嵕山南部,加之有純正的山泉水灌溉,以其個大,色澤光鮮,口感甘醇而聞名。山底村因位于唐昭陵懷抱,九宗山山腳底下,故得名“山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