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耀鎮 | 隸屬:洛南縣 |
區劃代碼:611021118 | 代碼前6位:61102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H |
長途區號:0914 | 郵政編碼:711400 |
轄區面積:約1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9萬人 |
人口密度:約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塬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西塬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高耀村 | ~203 | 鎮中心區 | 因一德高望重的人高耀子而得名。1966年形成高耀大隊,1981年改為高耀村,2015年撤銷三條嶺村,合并為高耀村,命名為高耀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會仙村 | ~204 | 村莊 | 相傳古時候有八位神仙在此相會而得名。1949年得名會仙生產隊,1966年改為會仙大隊,1984年改名為會仙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龍河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傳說天上的龍降臥在此地得名龍河村。1966年形成龍河大隊,1981年改名龍河村,2015年撤銷天明村,合并為龍河村,命名為龍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里龍村 | ~207 | 村莊 | 傳說溝里河里有蛟龍故得名。1966年形成里龍大隊,1984年改名為里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雙關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屬于省界交界處,有雙重管理故得名。…[詳細] |
興龍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山勢形如龍脖而得名。1966年得名興龍大隊,1988年該名為興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楊河村 | ~212 | 村莊 | 楊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嶺村 | ~214 | 鎮中心區 | 因王姓居住早而得名。1958年形成王嶺大隊,1981年改名為王嶺村,2015年撤銷前河村、東嶺村、麻萬村,合并為王嶺村,命名為王嶺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詳細] |
蘭草河村 | ~216 | 村莊 | 因蘭草河穿境而過得名蘭草河村。1966年形成蘭草河大隊,1988年改名蘭草河村,2015年撤銷馬溝村、小街村,合并為蘭草河村,命名為蘭草河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北宋大將高懷德之父高鷂子在境內打富濟貧,名高耀鎮。
高懷德(926年 - 982年)字藏用,北宋初大將,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建隆二年(961年)秋,“杯酒釋兵權”后,出任歸德軍節度使。其父高行周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后晉開運初,遼人犯邊,行周北征,高懷德剛滿18歲,從父北征。行至戚城(…… 高懷德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高耀鎮是洛南縣的“東大門”,連接陜豫兩省,東連河南省盧氏縣官坡鎮,西接三要鎮,北臨王嶺鄉,南依蟒嶺山脈與丹鳳縣巒莊鎮和瘐嶺鎮接壤。全鄉總面積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69畝。轄11個村,89個村民小組,3204戶,12094人。地形東南高,西北低,且氣候差異較大,暖溫帶和亞熱帶特征兼而有之,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氣溫平均比全縣低3—5℃。鄉政府所在地西塬距縣城50公里。
境內道路暢通,四通八達,省道洛柞路穿境而過,通村水泥路通達三要鎮。林業資源豐富,山林面積164282畝,林木蓄積量達390156立方米。物產豐富,林特產品有核桃、柿子、黑木耳、香菇、板栗等,年產核桃60萬公斤,柿子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三要縣佐。
1949年,設高耀鄉。
1958年,成立高耀公社。
1985年,復設鄉。
1997年5月,將李塬鄉并入。
2011年6月,將王嶺鄉的前河、東嶺、小街、馬溝、麻萬5村并入,設高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