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陜西省 > 商洛市 > 商州區 > 金陵寺鎮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金陵寺鎮

[移動版]
地名:金陵寺鎮隸屬商州區
區劃代碼:611002106代碼前6位:611002
行政區域:陜西省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陜H
長途區號:0914 郵政編碼:711400
轄區面積:約112.3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16萬人
人口密度:約103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鐵溝社區~001村莊
因早年溝內住戶打鐵而得名。1958年名為鐵溝生產隊,1961年改為鐵溝大隊,1984年改為鐵溝村,2002年劉廟村、胡山村并入鐵溝村,2018年村改居…[詳細]
楊口村~200鎮中心區
因村內楊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為楊口生產隊,1961年改為楊口大隊,1967年改為紅衛大隊,1970年恢復楊口大隊,1984年6月改為楊口村,200…[詳細]
房店村~203村莊
此地原屬古道,房姓曾開設店鋪而得名。1958年為房店生產隊,1961年改為房店大隊,1967年改名為躍進大隊,1970年恢復房店大隊,1984年改為房…[詳細]
劉村村~204村莊
劉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上竹園村~208村莊
此地下部原有竹園,村子位于竹園上部而得名上竹園。…[詳細]
崔坪村~209村莊
因村內崔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為崔巷大隊、管坪大隊,1984年6月改為崔巷村、管坪村,2014年11月崔巷村、管坪村合并,稱崔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詳細]
石灰窯村~213村莊
該村建石灰窯較早,故名。1958年名為石灰窯生產隊,1961年改為石灰窯大隊,1984年改為石灰窯村,2015年盧爬村并入石灰窯村,沿用至今。…[詳細]
西窯村~214村莊
該地東西兩側盛產陶瓷,位于坡西,稱為西窯。…[詳細]
樵塬村~217村莊
樵姓居住,門前有土塬而得名樵塬村。1958年為樵塬生產隊,1961年改為樵塬大隊,1967年改為前進大隊,1970年恢復樵灣大隊,1984年后改為樵塬…[詳細]
郝莊村~218村莊
郝姓最早居住于此而得名郝莊。解放初期為郝莊生產隊,1961年改為郝莊大隊,1966年文革時改為紅星大隊,1970年恢復為郝莊大隊,1984年6月改制為…[詳細]
熊耳山村~225村莊
村子位于熊耳山而得名。2002年西嶺村并入孫塬村,2014年東窯村、孫塬村、任村合并為熊耳山村,沿用至今。…[詳細]

地名由來:

因境內金陵寺得名。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南巡五次,其中有三次途經“上秦川”(即金陵寺),故有“先有金陵寺,后有商州城”之說。金陵寺作為商州最早的一座著名寺院,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據考古學家依據金陵寺鎮楊口村一組墓葬群考證,金陵寺始建于東漢時期。

基本介紹:

金陵寺鎮地處商州城西南約17.2公里,全鎮總面積112.3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1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905人,其中農業人口20514人。轄區東西寬,南北狹窄,屬中溫二類地區。全鎮耕地總資源18842畝,常用耕地14567畝,其中水澆地1800畝。耕地以山坡地和坡塬地居多,平地較少,因而農業生產機械化較低。近年來,糧食產量穩定在4600噸左右。

金陵寺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黑(煤炭)白(白灰)黃(耐火土)”聞名于商州。出產的煤炭、白灰銷售于商州及臨近個縣。金陵寺鎮歷史悠久,相傳因明代朱元璋的叔父在這里出家而得名“金陵寺”,現在,鎮內仍有古廟四進,每進三間,是清代人重修后的遺

+查看詳細金陵寺鎮概況>>

文化旅游:

金陵寺

金陵寺位于商州區金陵寺鎮政府院內,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商州市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清時,為南秦二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治安鄉。

1958年,與民仁鄉合并,稱金陵寺管理區。

1961年,為金陵寺公社。

1984年,改金陵寺鎮。

1997年5月,管坪鄉并入。


以下地名與金陵寺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最新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