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家砭鎮 | 隸屬:綏德縣 |
區劃代碼:610826113 | 代碼前6位:610826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K |
長途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轄區面積:約99.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張家砭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取姓張的住戶住在大理河的石砭上之意。1958年組建取名張家砭大隊,1984年更名為張家砭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井蘆德村 | ~202 | 村莊 | 2016年井畔村和蘆家鹼村合并成立井蘆德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卜家灣村 | ~204 | 村莊 | 卜姓住在灣溝里,故得名卜家灣。1958年組建取名卜家灣大隊,1984年更名為卜家灣村委會,2016年折家鹼村委會并入卜家灣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五里灣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建在距縣城5華里的大灣里,故取名五里灣村。…[詳細] |
柳家莊村 | ~207 | 村莊 | 因村內有百年柳樹,故得名柳家莊。1958年組建取名柳家莊大隊,1984年更名為柳家莊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黃家溝村 | ~209 | 村莊 | 因黃姓始居山溝得名。1958年取名黃家溝大隊,1984年改為黃家溝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硯池高村 | ~213 | 村莊 | 2016年硯池一坬村、硯池二坬村、硯池三坬村和高家鹼村合并成為硯池高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米家鹼村 | ~214 | 村莊 | 米氏先住在石鹼上面,故得名米家鹼。1958年組建取名米家鹼大隊,1984年更名為米家鹼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王家鹼村 | ~215 | 村莊 | 王氏先住在石鹼上面,故得名王家鹼。1958年組建取名王家鹼大隊,1984年更名為王家鹼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郝家橋村 | ~216 | 村莊 | 傳說村中大路上有一座古橋,住戶姓郝,故得名郝家橋村。…[詳細] |
馬家洼村 | ~219 | 村莊 | 以馬姓居住于山洼得名。1958年組建取名馬家洼大隊,1984年更名為馬家洼村委會,2016年與蒲家圪嶗村、木家樓村合并為馬家洼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平安新村 | ~222 | 村莊 | 2016年麻家溝村、問溝村和玉家溝村合并成立平安新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丁家溝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因丁氏居住在山溝里,故得名丁家溝。1958年組建取名丁家溝大隊,1984年更名為丁家溝村委會。…[詳細] |
十里鋪村 | ~224 | 村莊 | 十里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清水溝村 | ~226 | 村莊 | 清水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甜水村 | ~227 | 村莊 | 2016年王家莊村和高石角村合并成立甜水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白雁村 | ~229 | 村莊 | 2016年落雁砭村和白家灣村合并成立白雁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早年有張姓人家居大理河北岸此砭而得名。
基本介紹:
綏德縣張家砭鎮位于城西二公里處,轄區三十一個行政村,面積九十九點八三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311人(2006年初),流動人口5800多人。地理位置優越,無定河、大理河沿岸村落集中,307、210國道沿線人口稠密。陜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站—綏德火車站,坐落在我鄉十里鋪、丁家溝兩村之間,交通十分便利。
教育資源豐富。著名的綏德中學坐落在我鄉張家砭村,吸引了大批外來學子和家長來此求學、謀生。榆林市衛生學校和鄉辦中學同在五里灣村,隔路相對。電大綏德分校在我鄉清水溝村,全縣唯一農業職業中學在我鄉十里鋪村,白家灣村內的瑞華中學,更是私立學校中的佼佼者。
人文景觀多樣化。綏德城周圍最大的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張家砭鎮入選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2015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張家砭鎮為2015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綏德縣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實行保甲制,屬中山鎮聯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實行區、鄉、村行政建制,屬沙灘坪區。
1949年10月,屬張家砭區。
1961年7月,成立張家砭公社,轄32個生產大隊。
1984年7月,改設為張家砭鄉。
2015年6月28日,陜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張家砭鄉,設立張家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