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街村 | 隸屬:東城街道 |
區劃代碼:610481001203 | 代碼前6位:61048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910 | 郵政編碼:712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該村位于原縣什字(現北什字)以南而得名南街村。
基本介紹:
南街村,位于興平市城區南大街,是興平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轄6個村民小組,476戶,1963人,分別居住在城區21條街道中。耕地290畝,分布在塬坡及郊外地段。2000年以來,村民所擁有的土地全部以租賃和轉贈親友的形式,移交他人使用,村民在村兩委會的指導下全身心投入商業性的多種經營活動。1995年,被陜西省命名為陜西省小康示范村。
(村名來源)解放初期,南街村區域成立中升農村初級合作社,剛開始,入社的不足70%。后通過動員,入社率達98%,不久,全體村民民主決定初級社改為高級社。1962年,南街村改名為紅星大隊,人均耕地不足0.2畝,村民吃不飽、穿不暖,兒女多的家庭更困難,有女孩的家庭,想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南街村為2019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村。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興平縣解放后置八個區,轄八十四鄉,歸第一區、南街鄉管理;1958年9月將全縣十九個鄉,一個鎮改置六個人民公社,歸紅旗人民公社管理;1964年改建為城關鎮;1984年8月政社分設,建立鄉鎮政權,成立南街村村民委員會,歸城關鎮管理;1993年撤縣設市,撤銷原城關鎮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歸東城街道辦事處管理;2001年并鄉建鎮,撤銷原大阜鄉并入東城街道辦事處,歸東城街道辦事處管理。
周邊相關:
南街村附近有漢武帝茂陵、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楊貴妃墓、興平博物館(文廟)、興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點,有興平辣椒、興平大蒜、興平關中黑豬、蕎麥面魚子、秦刀剁面、興平醪糟等特產,有丁蘭刻母、茯磚茶制作技藝、蛟龍轉鼓、旬邑嗩吶、弦板腔皮影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