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周至縣 | 隸屬:西安市 |
區劃代碼:610124 | 代碼前6位:6101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陜A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0000 |
轄區面積:約29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0.4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9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二曲街道 | 8.76萬人 | 32.5km2 | 周至縣轄鎮,縣府駐地。歷史上為關中重鎮。建國后設城關區,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64年改鎮,1984年更名二曲鎮。位于縣境北部,渭河南岸…[詳細] |
啞柏鎮 | 4.16萬人 | 44.16km2 | 啞柏鎮位于周至縣城以西11.5公里處,北與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相接,南靠秦嶺,全鎮總面積4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轄15個行政村,…[詳細] |
終南鎮 | 5.49萬人 | 60.1km2 | 周至縣轄鎮。民國設終南鎮,1949年設終南區,1956年為鎮,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為鎮。位于縣城東,距縣城15公里。面積60.1平方公里,人…[詳細] |
馬召鎮 | 3.42萬人 | 78km2 | 周至縣轄鎮。縣獼猴桃生產科研基地。民國設馬召鎮,1949年設馬召區馬召鄉,1958年為管理區,1960年設馬召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改鎮。位…[詳細] |
集賢鎮 | 2.82萬人 | 54.9km2 | 周至縣轄鎮。1949年前為集賢鄉,1950年改設區,1956年復為鄉,1958年為管理區,1962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設鎮。位于縣境東…[詳細] |
樓觀鎮 | 4.6萬人 | 63.4km2 | 周至縣轄鎮。民國設焦鎮,1949年為焦鎮鄉,1950年設樓觀區,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15公里。面積6…[詳細] |
尚村鎮 | 4.28萬人 | 64km2 | 尚村鎮地處周至“東大門”,東臨戶縣,西接終南,南望秦嶺,北瀕渭河,總面積64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轄27個行政村,227個村民小組,12000戶…[詳細] |
廣濟鎮 | 3.29萬人 | 45.8km2 | 周至縣轄鎮。1949年前為廣濟鄉,1951年沿襲,1958年建紅旗公社,1961年稱廣濟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設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5公里…[詳細] |
厚畛子鎮 | 1570人 | 822km2 | 畛子因山水而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河源頭因畛。《山海經》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載,故而得名厚畛子。也有另一種解釋,當代著名“格格作家”葉廣芩,經…[詳細] |
青化鎮 | 2.06萬人 | 23.1km2 | 青化鎮位于周至和眉縣的交界處,是眉縣最東邊的一個鄉,南依秦嶺,北鄰渭河。全鄉有15個行政村,73個村民小組,4450戶,總人口18983人。全鄉總面積…[詳細] |
竹峪鎮 | 1.79萬人 | 112.8km2 | 周至縣轄鎮。1949年設竹峪區,1956年改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20公里。面積112.8平方公里,人口2.3萬。…[詳細] |
翠峰鎮 | 1.88萬人 | 53km2 | 翠峰鎮地處西安市周至縣西南塬區,地勢溝壑,距周至縣城15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7萬,有耕地3.5萬畝,與渭水相望的楊凌示范區相距僅13公里,…[詳細] |
四屯鎮 | 3.53萬人 | 26.4km2 | 周至縣轄鄉。民國為陽化鄉,建國后沿用,1958年為管理區,1980年建四屯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7公里。面積26.4平方公里…[詳細] |
司竹鎮 | 2.16萬人 |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70 公里的周至縣司竹鎮,古為司竹園地,從西周開始,到清代,歷時2500 余年,一直歸官府經管,是我國最早的、歷時最長的國家竹林場。…[詳細] | |
九峰鎮 | 2.52萬人 | 40.1km2 | 周至縣轄鎮。1951年成立九峰鄉,1960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23.5公里。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2.9萬。南環公路橫…[詳細] |
富仁鎮 | 4.04萬人 | 富仁鎮地處周至縣東北方黑渭河夾心地帶,北與武功縣、興平縣隔渭河相望,南與周至縣司竹鄉、終南鎮、尚村鎮隔黑河相鄰。全鄉東西狹長約 20公里 ,南北寬約2…[詳細] | |
駱峪鎮 | 5163人 | 91.6km2 | 周至縣轄鎮。1949年前設駱峪鄉,1951年仍設駱峪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15公里。面積91.6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
陳河鎮 | 880人 | 179.3km2 | 周至縣轄鎮。1951年設陳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城南,距縣城37公里。面積179.3平方公里,人口2.9萬。108國道、周佛…[詳細] |
板房子鎮 | 936人 | 234.1km2 | 板房子鎮(Banfangzi Xiang) 周至縣轄鄉。原為佛坪縣高炳區駐地,并設板房子鄉。1958年改為公社并劃歸周至縣,不久劃回佛坪縣,1962年…[詳細] |
王家河鎮 | 1165人 | 248km2 |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王家河鎮嶺北麓,南接寧陜西連陳河鄉,東和北與樓觀和集賢接壤,轄區面積248平方公里,政府駐地在原雙廟子鄉政府,距縣城53公里,沿10…[詳細] |
地名由來:
周至在堯舜代時,即為古駱國,夏屬古雍州,商稱郝國,周秦之際,置之內史,地屬京畿,漢武置縣,即名周至,相沿至今。
基本介紹:
周至建縣兩千余年,因“山曲為盩,水曲為厔”而得名,南依秦嶺,北瀕渭水,襟山帶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譽。是西安的西大門,全縣總面積297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76%,轄1個街道19個鎮,263個行政村,總人口69.17萬。
周至自然生態良好,是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全國首批最具魅力生態旅游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全縣森林覆蓋率66.6%,森林面積占全市森林總面積的52%,秦嶺北麓面積占全市秦嶺北麓總面積的41.8%;境內15條河流年徑流量10億立方米,年向市區供水3.05億立方米,是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
文化底蘊深厚,有“天下第一福地”老子講授《道德經》的樓觀臺,因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全國縣域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百強縣揭曉,周至縣位列第67名。
2024年11月,被列為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發布,周至縣名列第2位。
2024年5月,2024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周至縣上榜。
2024年3月,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郵政局命名周至縣為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3年11月,周至縣獼猴桃產業鏈典型縣被認定為第二批陜西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2023年11月,周至縣被認定為第二批陜西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獼猴桃產業鏈典型縣)。
2023年10月,周至縣被確定為2023年度陜西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區)。
2023年9月,周至縣被確定為2023年度陜西省“平安農機”示范縣。
歷史沿革:
秦代分屬武功縣和鄠縣。
漢武帝時(前140—前87)始設盩厔縣,東漢永平八年(65)撤銷,轄地并入武功縣。
北魏平真君七年(446)復設盩厔縣。
北周保定元年(561)又增設倉城、溫湯2縣,建德三年(574)廢入盩厔。
唐武德二年(619)在東部設立終南縣,貞觀八年(634)撤銷。
天寶元年(742)將盩厔縣改名宜壽縣,至德二年(757)恢復盩厔之名。
宋大觀元年(1107)再設終南縣,元至元元年(1264)
區劃: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