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關山遺址位于子長縣安定鎮三十里鋪村 北的半山坡上。系新石器時代。遺址北依寨關 山,南臨馬河,東近老莊溝,西接深溝。東西長 約2000米,南北寬約1500米,總面積達300萬 平方米。遺址地表可見大量陶片,陶質分別為泥 質紅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紋飾有-條帶、 紅彩、繩紋、籃紋等,可辨器形有盆、罐、甕、 缽、尖底瓶、陶環等。采集石器有屬細石器類型 的刮削器、石片,屬磨制石器類型的石鐮、石斧、 帶孔石刀等。遺址斷面發現有文化層、白灰居住面,并發 現一處高3.5米,直徑2.3米的陶窯。窯內紅燒 土十分堅硬,并發現有大量陶片。此處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并一直 延續至龍山時期。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 第三批省級重點
位于子長縣安定鎮北鐘山南麓。是石崖上的一座石窟。高9.5米,深10米,寬16.9米,內有八根方形石柱承托窟頂。共雕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八柱間及窟壁全部雕刻著佛本生故事,各具形態,栩栩如生。佛壇上的三尊主佛均高2.3米,佛頭上方的窟頂各鑿有斗八形藻井,繪有蓮花蔓草圖案。窟內石刻造像,全部彩裝,金碧輝煌。是一批比較典型的宋代石刻造像群。從窟壁題刻看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建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塞縣文化文物館現為三館合一(即:安塞縣文化館、安塞縣文管所、安塞縣博物館),有職工12名,有業務辦公樓一座,建筑面積850平方米。館內設民間剪紙、現代民間繪畫、文物三個展廳及一個接待室。
安定堡故城時代:宋、明地點:子長縣安定鎮保護范圍:內城、外城、東關城,東西2700米,南北150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安定堡故城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普同塔是一座明代六角七層樓閣式實心石塔,也被稱為“普通塔”和“惠善大和尚塔”。1992年4月20日,普同塔被公布為第三批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城北子長縣安定鎮東500米處。六邊七級實心塔,密檐鼓腹。塔座周長10.2米,高0.2米,座正面上方各有一石雕龍頭。塔身通高9.5米,正面每層都有石雕佛像。第四層六面均有浮雕,塔頂有一坐蓮花的佛像(已殘)。塔系宋代所修,明洪武年間又按原樣進行過修復,目前保存較好。
三十里鋪戰斗遺址時代:1934年地址:子長縣安定鎮三十里鋪村保護范圍:東、西至舊址本體外擴200米,南至寨子焉溝岔北側,北至寨子焉山體南側。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300米。2018年,三十里鋪戰斗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