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張村 | 隸屬:北呈鄉 |
區劃代碼:140404202215 | 代碼前6位:140404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D |
長途區號:0355 | 郵政編碼:04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北張,據該村呂氏家譜記載,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呂氏至此時已有張姓先此建村,相傳,在隋唐時,天下爭戰,此地高嶺血染黃沙,久成紫色,稱名“紫砂嶺”,該村居紫砂嶺北,張姓先此,故名。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北張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1年1月,山西省民政廳確定北張村為2020年度山西省善治示范村。
2020年11月,北張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10月,北張村被確定為第三批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省級示范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北張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北張村地處長治縣北呈鄉西南,與長子縣接壤,全村2550人,650戶,總耕地3725畝,退耕還林地156畝,轄5個村民小組,是長治縣玉米標準化種植區,送變電安裝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2004年被長治市政府授予“百強村民委員會”、2006年被確定為首批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08年被長治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2009年被授予縣級平安村、2011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北張村與六家村、青龍溝村、北呈村、南呈村、西墳村、南嶺頭村、北嶺頭村、上村村、大溝村、朔村村、須村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實行都里制,屬八諫鄉晝錦都,下轄二里有三村:北張、朔村、須村。
民國,在明清四鄉(太平、五龍、雄山、八諫)基礎上實行編村制,也稱區村鎮制,屬縣四區(駐地韓店)。
北張為單獨編村。
1949年,沿用區、村、鎮制。
1953年,撤區設鄉,實行鄉村制,屬縣三區(駐地韓店)須村鄉,下轄須村、北張、南嶺頭、朔村、寨溝。
至1956年,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組成合心高級合作社,簡稱“合心社”。
1958年,開始人
周邊相關:
北張村附近有振興小鎮景區、長治五鳳樓、北和炎帝廟、天下都城隍廟、長治縣黎都公園、慈禧系列紀念地等旅游景點,有上黨高粱、上黨臘驢肉、壺關西柏林豆腐、西陜韭菜、上黨“澆肉面”、長治青柿等特產,有西火秧歌、八義窯紅綠彩瓷燒制技藝、上黨樂戶班社、上黨臘驢肉制作技藝、鐵禮花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