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樂村 | 隸屬:永樂鎮 |
區劃代碼:140830104200 | 代碼前6位:140830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原址黃河北岸邊,屬黃河三門峽庫區,1959年遷于今址。因永樂古鎮而得名永樂。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永樂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永樂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永樂村位于永樂鎮東3公里處,下轄永樂、岳村、彩霞、源頭四個自然村,19個居民組,全村953戶,3255人,勞動力2320人,黨員120人,“兩委”干部14名,耕地面積7930畝。主導產業糧棉,特色產業蘆筍、大棚蔬菜。現任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劉富義。
永樂古鎮于北周武成元年置郡治,唐初置縣為縣治,金天德元年置鎮。清雍正十年后,為蒲州府永樂分府,同知府駐地。民初為區治所。1947年復置永樂縣,為縣政府駐地。1949年撤永樂縣后為區鄉政府駐地。今永樂位于縣城西南12.5公里處。名由無考。原址黃河北岸邊,屬黃河三門峽庫區,于1959年全遷于今址。現有1207口人,2020畝耕地。源頭:位于
歷史沿革:
永樂古鎮于北周武成元年置郡為郡治,唐初置永樂縣為縣治,金天德元年置鎮,清雍正十年后,為蒲州府永樂分府同知府駐地。
清光緒屬永濟縣風陵鄉后鎮里。
1947年屬永樂縣二區永樂行政村。
1958年屬衛星公社。
1962年屬大王公社。
1984年屬原村鄉。
1995年屬永樂鎮至今。
周邊相關:
永樂村附近有圣天湖、芮城永樂宮、大禹渡黃河風景區、芮城城隍廟、風陵渡、芮城縣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芮城香椿、芮城屯屯棗、芮城菊花、芮城蘆筍、芮城蘋果、芮城花椒等特產,有平王中醫正骨、永樂桃木雕刻技藝、芮城布藝、中醫養生術、芮城木偶戲、線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