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底村位于晉城市城區西上莊辦事處西北部玉屏山腳下,距市區約5公里。北與陵沁線相接,南與五門、坡底村相連,西毗澤州縣,東枕環城高速公路;全村現有238戶、868人,占地總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52.6畝;山西底村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31名黨員。
一直以來,山西底村在西上莊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充分挖掘自身優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勇攀高峰,實現了經濟建設和文明建設的雙豐收,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生態文明漸入人心。該村的各項工作曾多次得到城區區委、西上莊街道黨工委的一致肯定,并先后榮獲“五好農村黨組織”、“先進黨支部”、“先進基層黨支部”、“黨建先進村”、“紅旗黨支部”、“ 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在歷屆村兩委班子不懈努力的基礎上,1998年末,山西底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隨著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的組建,山西底人在李東方書記的帶領下開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新征程。曾幾何時,以煤為基的傳統資源型經濟興盛一時,村兩委班子以高瞻遠矚的視野,開拓進取的雄心,團結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披荊斬棘、滿懷豪情地引大資、興大業;先后引進了豐泰電石廠、辦起了磚廠、建起了玻璃廠,一批以豐泰電石廠為龍頭的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建立,為該村的可持續發展迅速集聚了資本,山西底人一時間聲名鵲起。
集體經濟向前發展,百姓利益常掛心頭。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7年,村委先后4次,總計投資百萬余元硬化了500米長的東西街、600米長的南北街等主干街道;鋪設了長1200米、寬6米的村北至陵沁線路段;貫通了長1500米、寬5米的村南至五門村路段,南北兩條出村路的順利開通,極大得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從此,山西底人更加活躍在城市之間。
農村發展日新月異,農民生活越來越好。2002年,融資134萬元的山西底小學、村委辦公樓一體化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讓村民看到了孩子們的希望所在; 2003年由村委牽頭,22名女村民自發參與的女子音樂會成功組建,組建以來,她們積極活躍在辦事處的各種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活動中,先后榮獲辦事處“七一”匯演一等獎,“ 曉光杯”三等獎;2007年5月1日,村委與公交公司達成協議,引來我村歷史上第一趟公交車,18路公交線路的開通運行,解決了村民出行坐車難題(后由于諸多因素,18路車換成了9路車);2008年,作為當年城區十大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投資50余萬元的北片集中供水工程在山西底村村委的有力配合下順利完工,全村百姓喝上了干凈健康的自來水;2010年,總投資140余萬元,設計能力800立方,可同時滿足400戶居民生活做飯的新型能源秸稈氣站順利落成,作為晉城市城區唯一的一座秸稈氣站,它的落戶為城區使用新能源、發展新能源起到了示范引導作用;2011年,村兩委積極籌資80余萬元啟動文物古建修繕工程,對村現存的協天宮(關帝廟),觀音閣進行了維修和重建,保存了僅有的文物古跡。
與時俱進謀跨越,勇立潮頭始當先。借著省委書記-晉城講話精神的東風,山西底人用自己十三年的發展歷程對轉型發展有了深入骨髓般的理解。當煤礦、石場因環保、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關停時,村兩委沒有向上級黨委“等”“靠”“要”,他們解放思想,轉變思路,積極引進資產規模達上千萬的江銘混凝土和富力通混凝土公司,積極增加村集體收入,解決村民的就業難題;緊接著,博康特建材廠成功落戶,為山西底村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山西底村正在打造以江銘、富力通混凝土有限公司和博康特建材廠為核心的山西底小工業園區,山西底村從此駛入了大發展的快車道。
十三年團結奮進!十三年風雨同舟!十三年見證崛起!山西底人用十三年的時間扛起了一面旗幟,那就是“愛家守業,團結一心”;塑造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厚德、堅忍、勤業、有為”的山西底精神;打造了一種力量,那就是“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山西底力量。山西底人用質樸和勤勞書寫了一段新農村傳奇,山西底村新的領導班子將繼續帶領全村百姓,為實現同一個夢想而更加努力奮斗!山西底村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山西底村附近有晉城博物館、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懷覃會館、景德橋、晉冀魯豫野戰軍十二縱隊整軍地舊址、長平之戰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晉城過油肉、晉城紅果、清湯饸饹、晉城燒大蔥、糖醋溜丸、木耳圪貝等特產,有上黨二簧、桑蠶絲被制作技藝、晉城泥塑、“白馬脫韁”的傳說、晉東南李氏正骨療法、晉城“九頭十八匠”的傳說等民俗文化。